郴州市风俗,郴州市风俗概述
郴州市风俗概述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民俗风情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郴州的风俗习惯,既有传统的汉族文化,也有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春节习俗

春节,又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郴州,过年的习俗同样丰富多彩。祭灶,又称过小年,是春节的前奏曲。相传,玉帝派灶王爷到人间稽察善恶,农历腊月廿四,灶王爷上天回奏,善男信女便在灶王府君的神龛前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子,秉烛焚香,虔诚祷告,以求来年人丁康泰,万事吉利。过了这天,春节的喜庆气氛日渐浓厚,家家户户几乎全力以赴投入购置年货、杀猪宰羊等过年的准备了。
春联与门神

新岁来临,人们都喜欢在门上贴上春联和门神,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春联,当地人叫对子,多书祝福之语,用以表达人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民间对联创作中,产生了许多构思奇异的光彩,深受群众喜爱。县境入腊以来,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对子,以图润笔。门神,多为钟馗、尉迟恭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用以驱邪避害。大红的对子和异彩纷呈的门神,似鲜艳夺目的繁花,为节日带来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年夜饭

除夕之夜,祭过祖宗后,阖家吃团圆饭。这顿年夜饭,特别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尤其是鱼,因寄年年有余之意,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多民族风情

郴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汉、瑶、蒙、畲、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东方、纳西、柯尔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郴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传统风俗。
瑶族文化

瑶族是郴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瑶族起春节、瑶族团圆节、瑶族盘王节等节日,都是瑶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瑶族盘王节,是为了纪念瑶族祖先盘瓠而设立的节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安仁赶分社

安仁赶分社,始于宋朝,是为纪念炎帝神农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属全国独有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春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人们齐集安仁县城,进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药材、谷种、农具、农副产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动。赶分社期间,草药市场上摆满从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各国采集而来,涉及数百科近千种的中草药。
昆剧与戏剧文化

郴州的传统戏剧文化同样独具特色。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都是郴州戏剧文化的代表。其中,昆剧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拥有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
结语
郴州市的风俗习惯,是这片土地上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验到多民族文化的魅力。郴州的风俗,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