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风俗民情,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原名崩龙,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德昂族,意为“十堰”。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生活在怒江西岸。德昂族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
宗教信仰

德昂族全民信仰佛教,村村寨寨到处都是佛寺和佛塔。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
婚嫁习俗

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很少与外族通婚。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女性在选择对象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男青年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串女孩子。晚上在少妇家外面玩芦笙,吸引女生谈恋爱。双方建立感情后,会互赠手镯、腰带、项圈、篮子、锦袋等生活用品。然后让村里的老人去女方家做媒。
节日庆典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收节、开节、烧白木等,多与佛教活动有关。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一共有三天,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并致祝词。致罢祝词,男青年们敲响了象脚鼓,跳起了象脚鼓舞。女青年合着鼓声,跳起了堆沙舞。
建筑特色

德昂族的建筑以竹楼著称,与南方许多民族相似。竹楼结构独特,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是德昂族人民居住的理想场所。竹楼内部装饰简洁大方,体现了德昂族人民的审美观念。
服饰文化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男女服饰各有特色,男装以短衣、长裤为主,色彩鲜艳;女装则以长裙、短衣为主,装饰华丽。德昂族妇女喜欢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手镯、银项链等。
饮食习惯

德昂族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
舞蹈艺术

德昂族有在重大节日中跳舞的风俗,较有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由敲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后面,按一定步法,手势绕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组成外圈,女子组成内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带头击鼓,其他男子跟随,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所剌花纹,绕场欢舞。妇女组成的内圈,排头的女青年击铓锣,与击鼓男青年配合,跟随的妇女亦与男子并排而舞。
总结
德昂族的风俗民情丰富多彩,既有古老的传统,又有现代的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德昂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