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春节风俗,贵州彝族过年的风俗
贵州彝族春节风俗目录
贵州彝族春节风俗

贵州彝族春节风俗丰富多彩。彝族年在农历十月中旬至下旬,通常为三天,日期不完全统一,但必须在庄稼收获后才能过年。过年前,各家都要煮荞粑、推豆腐,门楣上插马桑枝,屋内铺白草,以示清洁吉利。过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院坝内点燃烟火,开始宰杀年猪,并先烧或煮脾脏祭祖。青年人则三五成群地串门拜年。年节的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齐集庄稼地头聚餐,以示敬献禽兽,确保粮食丰收。第三天晚上送年,全村老小一同送年。彝族人还有松针铺地和采特殊草铺地的独特风俗,寓意着子孙后代勇敢坚强和子孙繁盛12。这些风俗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贵州彝族过年的风俗

贵州彝族过年风俗丰富多彩,包含多种独特活动。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中旬至下旬择吉日举行,通常为三天。过年前,各家都要煮荞粑,推豆腐,门楣上插马桑枝,屋内铺白草,以示清洁吉利。过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院坝内点燃烟火,以示过年,并开始宰杀年猪祭祖。第二天,亲戚朋友走家串户,弹月琴,唱年歌,欢聚一堂。第三天早晨,各家会举行送祖先仪式。彝族年还有松针铺地、采特殊草铺地板等独特风俗,以及赛马、摔跤、斗兽等游艺竞技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彝族丰富的文化和传统12。
贵州彝族过年时间

贵州彝族过年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中旬至下旬12。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各地的过年时间并不完全统一,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选择一个吉祥日过年,且必须待庄稼收获后才能过年12。
在赫章县等彝族聚居的地方,彝族年节十分隆重,大家会烤酒杀猪、欢聚一堂,欢歌跳舞。彝族年体现了彝族人民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拜,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祭祀文化,折射出古代历史文化和生活状况3。
200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赫章县彝族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贵州彝族传统节日

贵州彝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代表性的有火把节、过龙月初三节、赛马节(过马月初五节)、以及过绵羊月二十四火把节和过猪月初一新年。
火把节:又称“过小年”和“星回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期间,彝族同胞会举行斗牛、摔跤、风格舞蹈等多种庆祝活动,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龙月初三节:此节到来时,村寨会请祭师念祭龙经,并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之后巡山护林、种植苗木,最后聚餐畅饮、唱跳歌舞。
赛马节(过马月初五节):除赛马外,还有采药、对歌等活动,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过绵羊月二十四火把节和过猪月初一新年:这两个节日也各具特色,体现了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