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风俗来历,夏至的风俗有哪些
夏至的风俗来历目录
夏至的风俗来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据载,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12。夏至的风俗丰富多样,其中吃夏至面尤为流行。这是因为夏至时节新麦登场,人们以吃面的方式尝新,同时面条寓意长长久久,希望好收成能一直延续34。还有祭神祭祖、放荷灯、消夏避伏等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丰收、健康、平安的祈愿,也蕴含着古人阳极阴生、周而复始、阴阳平衡的自然哲学智慧13。
夏至的风俗有哪些

夏至的风俗丰富多彩,其中主要包括: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12。
消暑避伏:古代妇女互赠折扇、脂粉等物品以祈求生风、散热,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12。
吃夏至面: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12。
放荷灯:放荷灯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者的祝福2。
夏至称人:夏至日古代有称人以验肥瘦,祈求吉利的习俗3。
还有吃夏至饼、躲夏等风俗3。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和庆祝。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盛夏的开始,其由来与风俗丰富多样。夏至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一天即为夏至12。夏至的风俗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流行的便是食面习俗。夏至时节,新麦登场,人们在这一天吃面条,既是庆祝丰收,也有尝新的意味45。夏至日还有祭神祭天的传统,人们通过祭神祈求灾消年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45。
夏至 风俗

夏至风俗丰富多彩,包括吃夏至面、吃夏至饼、祭祖、秤人、消夏避伏等。
吃夏至面:夏至时节,新麦登场,人们会用新麦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种美味的面食,寓意庆祝丰收和“长寿”12。
吃夏至饼:夏至饼是一种用麦粉调成的糊糊摊成的薄饼,烤熟后可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食用,或分赠亲友23。
祭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24。
秤人:南方很多地区,夏至有秤人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体重,寓意健康长寿23。
消夏避伏: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暑降温,如喝绿豆汤、吃西瓜等清凉食品,以及扇扇子、吹风扇等降温方式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