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东北埋葬死人的风俗,安葬 东北

日期 2024-08-30 来源 共享网站

东北埋葬死人的风俗目录

东北埋葬死人的风俗

安葬 东北

东北土葬

东北人下葬规矩

东北埋葬死人的风俗

东北埋葬死人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停灵仪式:将去世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进行一系列装束和准备,如穿寿衣、戴帽子、放压口钱等。1

戴孝:孝男孝女们按照规矩戴孝,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1

出殡入葬:在选定的日子和时辰,进行出殡仪式,将逝者抬至墓地,进行下葬。2

安葬仪式:家属确定安葬日期,联系墓地办理刻碑事宜,准备安葬物品,前往墓地途中由直系男性亲属捧骨灰盒,安葬仪式一般在上午12点之前完成。3

这些风俗体现了东北地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之情。

安葬 东北

东北地区的安葬习俗主要包括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等步骤。

停灵时,去世的亲人被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亲属会进行沐浴更衣等仪式。

戴孝时,孝男孝女们会按照规矩戴孝,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入殓前,会为死者整容,然后盖棺钉钉,子女会跪着喊“躲钉”。

出殡时,根据条件有16、24、32人抬扛不等,长子用孝绳一端拴在棺材前,表示亲自将先人送到墓地。

下葬后,会进行圆坟仪式,之后还有烧头七、五七等习俗。1

这些习俗体现了东北地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也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东北土葬

东北的土葬习俗丰富多样,涉及多个环节和讲究,且在不同地区和民族间存在差异。

在东北,土葬习俗主要包括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等环节。停灵时,逝者被安放在堂屋正中央,家属需进行一系列仪式,如为逝者穿上寿衣、放入压口钱等。戴孝则是晚辈对逝者表达哀思的方式,孝布的戴法有严格规定。入殓是将逝者放入棺材的过程,而出殡则是将棺材从家中抬至墓地的仪式。下葬时,棺材被放入墓坑,并进行填土等仪式。

东北的土葬习俗还受到地区、民族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沈阳地区的土葬习俗就有其独特之处,而古代东北各民族如肃慎—挹娄系、扶余、高句丽等的丧葬习俗也各具特色。

东北人下葬规矩

东北人下葬规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停灵与入殓:亲人去世后,需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并穿上寿衣。寿衣通常为白色衬衣衬裤、棉衣棉裤外加黑色长袍,且整套服装不能有扣子,需用带子系紧。入殓前,需放入压口钱、打狗干粮等物品,并整理好遗体1。

指明路:确定死亡后,长子需手持扁担,站在凳子上,指着西南方向连喊三声,为逝者指明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1。

报庙与送浆水: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水饭到土地庙,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2。

出殡与下葬:通常在死后第三天出殡,长子需摔丧盆,并亲自将先人送到墓地。下葬时,需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示选择吉时吉地,进行安葬仪式2。

圆坟与祭祀:葬后三天需进行圆坟仪式,并在特定的日子如头七、五七、百日、周年等进行祭祀活动,以缅怀逝者1。

这些规矩体现了东北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