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什么风俗习惯,甘肃有哪些风俗
甘肃有什么风俗习惯目录
甘肃有什么风俗习惯

甘肃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涵盖了岁时习俗、节庆活动、饮食习惯和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1. 岁时习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武威等地有煮五色豆粥的习俗,夜晚还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风俗[]。
除夕:俗称“年关”,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庭院,贴春联、门神,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迎新。晚上吃青粉烩菜,称为“装仓”,象征全家团聚和人寿年丰[]。
元宵节:正月十五,兰州市郊区县广大农村在正月十六晚上有跨火堆的风俗,意在驱邪除恶,降福降吉[[5]]。
2. 节庆活动:
春节社火:兰州的社火表演源于古代赛神祈福,角色和出场顺序都很有讲究,包括风婆、雨师、大头罗汉等角色[[4]]。
四月八庙会:敦煌的四月八庙会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居民们聚集在莫高窟、三危山等地烧香拜佛,朝圣祭祖[[23]]。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甘肃还有插艾草、柳条、沙枣花的习俗,意为驱虫避害[[7]][[9]]。
3. 饮食习惯:
面食:甘肃人民特别喜欢吃面食,其中最有名的是拉面和凉皮。拉面是将面条拉成细条,配以牛肉、羊肉等配料;凉皮则是将面粉制成薄片,切成丝状,配以芝麻酱、醋、辣椒油等调料[[8]]。
臊子面:初一的早饭讲究吃臊子面,也叫“长面”,含有“福寿延年”的寓意[[13]]。
4. 民间艺术:
皮影戏:平凉的皮影戏属于陇东皮影,是甘肃古老的民间艺术,每逢年节或办喜事,村里有些人家会请上一个皮影班子来家里表演[[16]]。
打秋千:这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尤其在崇信县等地流行[[16]]。
5. 其他风俗:
迎喜神:正月初一各家各户早早到附近的庙宇迎接喜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6]]。
祭火:乔迁时有“进水火”的仪式,这是甘肃特有的风俗[[17]][[20]]。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甘肃有哪些风俗

甘肃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涵盖了传统节日、岁时习俗、生活禁忌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俗:1. 迎喜神:正月初一,天水等地的居民会早早到附近的庙里烧头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2. 烤制年馍馍:春节期间,甘肃人会制作各种年馍馍,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3. 耍社火:社火是甘肃最古老的风俗之一,起源于祭祀活动,至今仍在各种节庆中延续[[18]][[24]]。4. 黄河灯会:在特定的节日里,甘肃人会举行黄河灯会,以祈求平安和幸福[]。5. 打秋千:这是甘肃地区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尤其在儿童中非常流行[]。6.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武威等地的人们会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并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20]]。7. 端午节:兰州等地会在门头插艾草、柳条或沙枣花,意为驱虫避害。还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习俗[[4]][[13]][[23]]。8. 春节:甘肃的春节习俗包括备年货、吃臊子面(长面)、贴春联、拜年等。农村地区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7]][[8]][[10]]。9. 元宵节:兰州等地会举行猜谜语、舞龙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部分地方还有走百病的习俗[[17]][[26]]。10. 清明节:甘肃各地保留着扫墓祭祖的传统,白银等地至今仍保留着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29]]。11.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规矩:如客不择食、卧不进食、食不敲碗、禁剥馍皮等[[5]]。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