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丧事回夜风俗,无锡葬礼流程
无锡丧事回夜风俗目录
无锡丧事回夜风俗

无锡的丧事回夜风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家族情感。无锡的回夜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招魂过程:据说人死后不知道自己已经去世,只看到眼前一片漆黑,因此需要点蜡烛灯笼为逝者照路。回夜的过程实际上是招魂的过程,通过招回来的亡魂知道自己已经去世,亡魂会感到痛苦万分[]。
2. 入殓仪式:在老人弥留之际,子女要守候在老人身旁,为其洗浴、穿衣、着鞋袜、戴帽。旧时人死后入殓,棺木不封,称为小殓;3天后再大殓,全家举哀,大殓后即阖棺,钉上丧门钉,并由漆匠在棺盖合缝处用生漆调和的石膏填补缝隙[][][[4]]。
3. 吊唁与出殡:老人死后,子女会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或哀启,亲友即前往吊唁。出殡一般在三朝、五朝,少数在七朝、九朝。出殡之日先行祭奠,亲友邻里对着棺材跪拜,孝男、孝妇跪在棺旁,遇长辈祭奠行礼时要回拜。祭奠后灵柩起行,灵位由长孙捧持[][[4]]。
4. 红绿进门:出殡回来时,常由亲戚或族中年长而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人穿吉服先行进门,称为红绿进门[][[4]]。
5. 吃丧筵:此时在门外点燃芝麻萁、豆萁、朴树枝,取节节高、“朴朴”长之意[]。
6. 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 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8]]。
无锡的丧事回夜风俗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家族情感的表达。这些习俗体现了无锡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家族情感。
无锡葬礼流程

无锡的葬礼流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告别仪式、火化仪式和安葬仪式。1. 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是葬礼的第一步,通常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三天举行[]。 在这个仪式中,亲友们会前往逝者家中,献上花圈、纸钱和香烛,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也可以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或召开追悼会[][[19]]。2. 火化仪式: 火化仪式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殡仪馆进行[]。 火化后,骨灰可以寄存在骨灰楼、堂、塔等地方,并需要出具火化证明办理申请登记手续,交纳管理费用[[4]]。3. 安葬仪式: 安葬仪式包括将逝者的遗体或骨灰安放在指定的墓地或骨灰盒中[]。 一般情况下,在为死者开过追悼会或举行过遗体告别仪式后,不必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4]]。无锡的葬礼流程还包括一些传统习俗和礼仪,如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报丧(通知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和葬礼安排)等[[10]][[22]][[23]]。这些习俗体现了无锡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家族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