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饮食风俗
发布:2024-07-02 04:36 来源 会员推荐
大暑饮食风俗目录
大暑饮食风俗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炎热时期。在这一节气中,各地民间有许多独特的饮食习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另一类是吃热性食物度暑。
1. 吃凉性食物消暑:
仙草:广东等地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4]][[5]][[6]]。
凤梨:中国台湾地区有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且有败火的作用[[4]][[5]][[6]]。
荔枝:一些地方在大暑时节会吃荔枝,认为荔枝有补气养阴的效果[[4]][[7]]。
米糟:有些地方会吃米糟,以祛湿解暑[[4]][[7]]。
姜汁调蛋:晒伏姜是大暑的传统习俗,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13]]。
2. 吃热性食物度暑:
羊肉汤:临沂城乡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荔枝:除了吃仙草外,还有吃荔枝的习俗,认为荔枝有补气养阴的效果[[4]][[7]]。
童子鸡:有些地方会吃童子鸡,认为童子鸡有滋补身体的作用[[4]][[7]]。
还有一些其他的食物和饮品在大暑期间被广泛食用:
饺子:大暑时节,有人苦夏,食欲不振,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茶: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解毒的作用[[7]]。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炎热天气的应对策略,也体现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