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汉族结婚风俗,贵州民族婚俗
贵州农村汉族结婚风俗目录
贵州农村汉族结婚风俗

贵州农村汉族结婚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特点:
1. 提亲:新郎家会请一个媒人来到新娘家提亲,这是婚礼的第一步[[9]][[18]][[29]]。
2. 合八字:在双方家长都同意婚事之后,媒人会将两人的八字交换,找人来为两位新人合八字,看看两个人是否适合婚配[[9]][[18]][[29]]。
3. 接亲:结婚当天,新郎要先去新娘家接亲。这一环节通常伴随着热闹的迎亲队伍和传统的仪式[][]。
4. 哭嫁:新娘在新郎赶往新娘家的同时,开始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5. 闹房:当亲朋好友知道新人举办婚礼的时间时,他们会到新人家里来闹房,代表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6. 拜天地:新人手挽着手走上红地毯,进家之后举行拜天地仪式。这是汉族婚礼的重要环节,象征着夫妻二人正式结为夫妻[][[5]]。
7. 敬茶:新娘给家族长辈敬茶,这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25]]。
8. 入洞房:拜天地仪式结束后,新人入洞房,坐帐、梳头等传统习俗也随之进行[]。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贵州农村婚礼的独特风貌。
贵州民族婚俗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的婚俗独具特色,体现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下是一些主要民族的婚俗:1. 苗族: 婚前不见面:苗族结婚前由父母挑选日子,男女双方在迎亲当天才能见面[]。 糯米粑粑:迎亲时男方会送30斤糯米粑粑,寓意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拜堂仪式:结婚时举行拜堂仪式,并给父母双方长辈敬酒,还会有抢亲环节[]。 哭嫁:新娘以歌代哭,表达对娘家的不舍和对新生活的期待[[9]]。 不落夫家: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有新娘成亲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在完成结婚仪式后数日或十几日即返回娘家生活[[6]]。2. 布依族: 盘帕子、上花轿、跨火盆马鞍:这些是布依族传统婚礼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布依族深厚浪漫的婚庆文化[[4]]。3. 侗族: 行歌坐月:男青年通过“行歌坐月”确定对象,然后经过求亲、订亲、订婚等过程,最后择吉日举行迎娶婚礼[[10]]。4. 土家族: 自由恋爱:土家族的恋爱风俗较为古朴、自由,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5]]。 提亲和订婚:男孩到女方家里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由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26]]。5. 仡佬族: 哭嫁:仡佬族的哭嫁仪式非常特别,新娘以歌代哭,表达对娘家的不舍和对新生活的期待[[9]]。 程序繁杂、礼制规范:务川仡佬族的传统婚嫁习俗是一项程序繁杂、礼制规范的民间礼仪活动[[22]]。6. 彝族: 酒文化:彝族崇尚酒,婚俗中离不开酒,酒是敲门砖,酒是问路石[[18]]。7. 瑶族: 十二跪拜礼:晚上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要在司仪的指导下完成十二跪拜礼[[13]]。 上门入赘:在瑶家,上门入赘被视为忠孝仁义、尊敬同族老人、顾及民族兴衰的美德[[28]]。这些婚俗不仅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也反映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美好祝愿。
贵州农村婚俗礼节

贵州农村的婚俗礼节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婚俗礼节:1. 提亲:新郎家会请媒人到新娘家提亲,双方家长同意后,媒人会将两人的八字交换,进行合八字,以看是否适合婚配[[12]]。2. 行歌坐月:侗族等少数民族通过“行歌坐月”来确定婚对象,并经过求亲、订亲、订婚等过程,最后择吉日举行婚礼[]。3. 接亲:结婚当天,新郎要先去新娘家接亲。在接亲过程中,新娘会在门口摆上“拦门酒”,男方迎亲队伍必须喝完“拦门酒”后才能进门举行其他仪式[[7]]。4. 哭嫁:新娘在新郎赶往新娘家的同时,开始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望[]。5. 闹房:当亲朋好友知道新人举办婚礼的时间时,他们会到新人家里来闹房,这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婚礼习俗,代表对新人的美好祝福[]。6. 拜天地:新人手挽着手走上红地毯,进家之后举行拜天地仪式,之后新人入洞房,坐帐、梳头[]。7. 敬茶:新娘给家族长辈敬茶,这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感谢[[25]]。8. 骑马哭嫁:一些少数民族如苗族有骑马哭嫁的传统婚礼仪式,这是一场难忘的婚俗活动[[17]]。9. 萨喇迎亲:在某些地区,结婚要请萨喇(一种乐器),萨喇队先开路,吹奏起来迎接新娘[[9]]。10. 新娘回门:婚后不久,新娘会回娘家探亲,这也是传统婚俗的一部分[[13]]。这些婚俗礼节不仅体现了贵州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展现了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