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重阳节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来历

发布: 2024-09-23 21时 参考 网络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庆祝。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与道教和古代神话传说相关。

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道教。相传在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九月九日这天登高祭天,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因此将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另一种说法则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大夫屈原因遭诽谤而流放至江南地区,他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登高望远,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易经中,数字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复,故称为重阳。九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敬老节。

在古代,人们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最旺盛,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天地神明,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使家族平安、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登高赏景:重阳节当天,人们会扶老携幼,登高赏景,欣赏秋天的美景。登高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寓意着健康长寿、步步高升。

佩插茱萸: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其果实呈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瘟。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又称菊花糕。制作重阳糕时,会在糯米粉中加入菊花、桂花等食材,使其具有独特的香气。

饮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的另一种特色饮品,人们认为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病延年。

晒秋:在江西省婺源县的篁岭古村,重阳节还有晒秋的习俗,即把大量新鲜蔬菜瓜果晒干贮藏,形成壮观的景象。

毛豆节:在福建省长汀县,重阳节又被称为毛豆节,人们会采田中毛豆进行馈赠。

菊花和菊糕馈赠:在陕西省西乡县,亲友之间会以菊花和菊糕相互馈赠。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庆祝节日,更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如陪伴老人、为老人准备礼物等。同时,重阳节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亲情,关爱老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重阳节的意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今,重阳节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节日,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