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丧葬的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日期:2024-09-16 来源 未知
无锡丧葬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无锡,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丧葬风俗也独具特色,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入殓仪式:温情与尊重的体现

在无锡,入殓仪式是丧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老人即将离世时,子女会守候在老人身旁,为其洗浴或揩身,穿衣、着鞋袜、戴帽,以示最后的温情与尊重。旧时,入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时棺木不封,大殓后全家举哀,阖棺并钉上丧门钉,由漆匠在棺盖合缝处用生漆调和的石膏填补缝隙,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吊唁与出殡:亲友邻里共悼念

老人去世后,子女会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或哀启,邀请他们前来吊唁。出殡一般在三朝、五朝,少数在七朝、九朝。出殡之日,亲友邻里会聚集在灵柩前祭奠,孝男、孝妇跪在棺旁,遇长辈祭奠行礼时要回拜。祭奠后,灵柩起行,灵位由长孙捧持。出殡回来时,常由亲戚或族中年长而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人穿吉服先行进门,称红绿进门。
丧葬习俗:回夜与五七

无锡的丧葬习俗中,回夜和五七是两个重要的仪式。回夜是让亡魂知道自己死了的过程,由儿子操办,通常在8到18天内进行。五七则是超渡亡魂的作用,由女儿操办,日期固定在死后的第29天。回夜五七可以一起办,时间仿照回夜。这些仪式虽然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丧筵与跨火:寓意吉祥与团圆

在丧葬仪式中,吃丧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门外点燃芝麻萁、豆萁、朴树枝,取节节高、朴朴长之意。送殡回来的人都要跨火而过,称跨火。进门后吃糖圆子,取甜甜蜜蜜的意思。最后吃丧筵,寓意着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团圆和吉祥。
建国后的变革:火化殡葬与追悼会

建国后,无锡的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棺木土葬逐步改为火化殡葬,繁文缛节的丧葬礼仪被简化。单位、职工去世后常开追悼会,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结语:传承与创新
无锡的丧葬风俗,既有传统的元素,也有现代的变革。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无锡丧葬风俗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