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过年风俗,传承与创新中的闽南年味
厦门过年风俗:传承与创新中的闽南年味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在闽南地区,尤其是厦门,过年的风俗更是独具特色,融合了历史传统与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闽南年味。
标签:闽南年味

开正:迎接新春的第一天

在闽南,正月初一到初五被称为“新正”或“新春”。新年的第一天,厦门人称之为“开正”。子时一到,家家户户便开大门,放鞭炮,以示迎接新春的到来。清晨,人们起床盥洗,换新衣,穿新鞋,妇女头上戴“红春仔”花,寓意吉祥。随后,家人按辈分顺序给长辈拜年,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互道恭喜,俗称“贺正”。
标签:开正、闽南新春

走访亲友:贺年与团圆

春节期间,厦门人喜欢走访亲友,互致问候。人们见面时,笑逐颜开,宾主拱手作揖,互道恭喜。对登门的客人,主人会捧出各种蜜饯,并敬上甜茶,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正月初二被称为“女婿日”,女儿、女婿带着孩子穿上节日盛装回娘家拜年,增进亲情。
标签:走访亲友、女婿日

闽南正月歌:民俗活动的描绘

闽南各地流行的正月歌,描述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或更晚一些日子的民俗活动情形。厦门的正月歌如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十一请女婿,十二返来拜,十三吃安糜配咸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这首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闽南地区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
标签:正月歌、民俗活动

独特的乡村过年习俗

在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与城市不尽相同。农家会贴春联,在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称为“门蔗”,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还有“过火群”的习俗,男人依辈分跳过火焰,边跳边念祝福语,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
标签:乡村过年习俗、过火群

年货选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厦门,每家每户过年前都会选购一批年货。常见的年货有炸扣、花糖、年糕等。炸扣外形像金元宝,寓意吉祥如意;花糖香香甜甜,颜色鲜艳,深受小朋友喜爱;年糕则有甜有咸,代表吉祥、长寿、发财、年年高。这些传统年货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标签:年货选购、传统与现代

结语:闽南年味的传承与发展
厦门的过年风俗,既有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在传承与创新中,闽南年味得以延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感受闽南年味的独特魅力,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