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泉州府志风俗,泉州有哪些土特产

日期 2024-08-07 19时 来源 共享网站

泉州府志风俗目录

泉州府志风俗

泉州有哪些土特产

泉州的民俗文化

泉州名字的由来简介

泉州府志风俗

泉州在清明节有独特的传统,如插杜鹃花、祭祖和制作特定的食品。根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风俗的记载,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插杜鹃花,并准备以鼠曲和米粉为原料、绿豆为馅的馃子。泉州的端午节有许多祈福消灾和辟邪去秽的习俗。例如,炒午时盐、挂“五瑞”、饮雄黄酒、系挂香袋等。这些习俗在清·乾隆泉州府志中都有详细描述。在泉州,丧葬习俗较为讲究,且历史悠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篇引用宋图经说:“丧葬以俭薄为耻。”这表明至少在十三世纪初,泉州的丧葬风俗已经非常铺张,而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民国时期。泉州的民间小吃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蠔堆”(又名煎堆),是以米粉或面粉和物于油内煎制而成,味道香美,深受当地人喜爱。这一习俗同样在泉州府志·风俗中有记载。中元节(七月十五)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祭祀伤亡野鬼。这一习俗在民国南安县志中也有提及。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可以看到泉州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现代城市。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保留了历史记忆,也为泉州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泉州有哪些土特产

1.农产品:永春芦柑:这是泉州永春县的一种特色水果。安溪铁观音:作为中国乌龙茶的代表,安溪铁观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泉州龙眼:泉州龙眼已有超过1700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德化黑鸡:这种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泉州德化县的特产。2.传统美食:土笋冻: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发源于泉州晋江安海,是泉州的传统小吃。泉州麻糍:皮薄馅嫩,味道鲜美,是泉州的传统名小吃。卤肉饭:一种以猪肉与米饭为主要食材的传统小吃。鱼仔粥:用鱼籽和米饭煮成的粥,口感独特。姜母鸭:一种以姜和鸭为主料的菜肴,适合四季食用。3.工艺品:德化陶瓷:德化县生产的陶瓷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著称。纸织画:永春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惠安石雕(影雕):惠安县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4.其他特色产品:福眼龙眼:与泉州龙眼类似,也是泉州地区的特色水果。衙口花生:永春县的一种特色花生。湖头米粉:安溪县湖头镇生产的米粉,口感细腻。绿豆饼:泉州的传统糕点,以其酥皮薄层和香浓酥软的口感而闻名。这些土特产不仅展示了泉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无论是作为礼物还是自用,泉州的土特产都是不错的选择。

泉州的民俗文化

1.南音:南音是泉州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被誉为“音乐活化石”,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的旋律时而如岩洞滴水般飘逸悠闲,时而如林间啼雀般婉转多情,时而如骤雨叩窗般激起欢悦,形成了一条古音乐的河流,流淌在泉南大地。2.元宵节习俗:泉州的元宵节非常热闹,有赏花灯、猜灯谜、踩街(妆人)、敬公等活动。其中踩街活动包括民间民俗表演阵头、花灯、彩车、南少林武术和各种文艺表演,遇到有人放鞭炮时要停下表演表示感谢。3.端午节习俗:泉州的端午节保留了众多中国传统的习俗,如挂“五瑞”、包粽子、赛龙舟、海上泼水节等。还有独特的驱邪消灾的民俗踩街活动——“嗦啰嗹”,亦称“采莲”。4.祭祖习俗:泉州的祭祖习俗形式多样,既有自中原传承的宗教规仪,也有基于本地文化生态形成的习俗。这些习俗是维系家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和最普遍的民间信仰。5.民间信仰与节日:泉州的民间信仰丰富多样,如清水祖师信俗、中秋拜月娘等。中秋期间,家家户户会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6.传统戏剧与艺术:泉州的戏曲文化也十分发达,包括南音、北管、提线木偶、梨园戏等。其中提线木偶是泉州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7.婚丧嫁娶习俗:泉州的婚礼非常隆重,通常要在新房门口放置一座“花轿”,新郎要乘坐花轿来接新娘,并进行“三拜九礼”的仪式。丧葬习俗则视各人的经济情况、死者的身份地位及各乡的风俗习惯而有所不同。8.其他特色活动:泉州还举办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春节期间的迎春接福、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泉州的民俗文化涵盖了音乐、戏剧、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泉州名字的由来简介

泉州的名字由来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泉州的名称经历了多次变化。1.早期地名:在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此时的泉州并不是今天的泉州,而是今天的福州。当时,丰州被改为泉州,并且南安、建安两郡为县,归其管辖。2.唐代设立: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为泉州,从此“泉州”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这个名称来源于靠近泉山(今清源山)的地方。3.刺桐城:五代时期,留从效重修泉州城时,在城周围广泛种植刺桐树,因此泉州也被称为“刺桐城”。这种称呼后来传入阿拉伯语,成为Zaitu,意为“刺桐”。4.其他别称:泉州还有其他别称,如“鲤城”,因古城状若鲤鱼而得名;以及“花园之城”,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得名。5.现代沿用:自宋代以来,泉州一直是福建沿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并在明清时期继续作为泉州府存在。直到1913年废除府制,1914年属厦门道,后属兴泉永道,1985年地市合并置泉州市。泉州的名字由来不仅反映了其地理特征(靠近泉山),还与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早期的丰州到后来的武荣州,再到现在的泉州,这个名字见证了泉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