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侗族结婚风俗,从江侗族文化
贵州从江侗族结婚风俗目录
贵州从江侗族结婚风俗

贵州省从江县的侗族婚俗独具特色,体现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侗族的婚礼程序严格而复杂,通常分为下聘、接新娘和回门三个主要步骤。下聘侗族的下聘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下聘主要是表达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望。第二次下聘则更为正式,通常会带来更多的礼物和彩礼。这些彩礼包括但不限于茶叶、布匹、酒等物品,以示男方家庭的重视和对女方的尊重。接新娘在确定了婚事之后,新郎家需要准备一个盛大的接亲队伍,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这一过程中,新郎家的亲戚朋友都会参与其中,场面非常热闹。接亲队伍会带着各种礼物和乐器,一路吹奏着欢快的音乐,前往新娘家中。回门新婚夫妇在举行完婚礼后,通常会在女方家中居住一段时间,然后才正式回到男方家中生活。这种习俗被称为“回门”,象征着新娘与娘家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断裂,同时也表明了新婚夫妇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婚礼仪式侗族婚礼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活动。例如,在接新娘时,新郎家的亲朋好友会穿盛装走路送新娘回门,这不仅增加了婚礼的仪式感,也展示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婚礼当天还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席间会有丰富的菜肴和传统的侗族歌舞表演,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集体婚礼在一些特定的村寨,如小黄侗寨,每年都会举行集体婚礼。这种集体婚礼通常在腊月二十六或二十八日进行,时间固定且统一。集体婚礼不仅为当地青年男女提供了展示自己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结语从江县侗族的婚俗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坚持,也展示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通过这些独特的婚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侗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从江侗族文化

从江侗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发展侗族文化是侗族人生活和发展的基础,是侗族人对自身民族文化学习、传承以及发展的基石,是侗族人社会生活的载体。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侗族人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侗族服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江县内侗族女子服饰大致可分为穿裙与穿裤两大类,多数地区以穿裙为主,夏季上装为对襟无领夹衣或白布上衣,衣长过臂,襟边及袖口镶花边,胸系菱形胸襟,上端靠颈处有绣花。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侗歌文化:南部侗族地区的独特风情侗歌是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从江巨洞村等地,家家户户都有小木船,凡逢节日喜庆,他们把几只小船绑在一起,铺上木板,使之形成一个个浮动的舞台。身着盛装的青年男女坐在上面弹琵琶唱侗歌,迎送宾客。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音乐才华,也体现了他们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传统节日:文化大展示的平台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侗年、斗牛节和萨玛节等。侗年是侗族感谢祖先保佑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侗族家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同时又是侗族文化大展示的节日。斗牛节则代表了侗族人们勤劳勇敢、不服输的精神及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侗族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创新。例如,在侗布亮布的制作过程中,使用木质织机手工织造,然后再经过蓝靛染色和一系列上光程序才能获得。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结语从江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传承和创新,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无论是传统的服饰、音乐还是各种节日活动,都展示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侗族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侗戏

贵州省从江县的侗族侗戏,作为中国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侗戏产生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约1840年),由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吴文彩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侗语道白和演唱的新的戏剧形式。它最先流传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后来又流入广西的三江、龙胜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村寨。侗戏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珍贵的艺术价值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珠郎娘美是侗戏中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贵州从江和榕江两地的真实爱情故事,主人公珠郎和娘美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双双远离家乡,后又遭恶霸残害的凄美故事。这个剧本由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戏师梁耀庭、梁少华根据贵州侗族聚居地区流传的珠郎娘美故事与民间叙事歌改编而成,并于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侗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思想上符合侗民族的道德规范。侗戏还融合了侗族民歌和汉族戏曲的独特艺术形式,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近年来,从江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保护和传承侗戏文化。例如,在2020年的多彩贵州非遗展演活动中,从江县艺术团演员们将精美绝伦的侗族戏剧不孝之子、侗族大歌等节目在展演上进行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时,从江县还举办了多次侗戏比赛和展演活动,展示当地侗戏保护成果,传承侗族非遗文化。贵州省从江县的侗族侗戏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