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 风俗,初六风俗图片
初六 风俗目录
初六 风俗

开市大吉
正月初六是商家重新开业的日子,许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市,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旧时,商家会在门上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并燃放鞭炮以示吉利。
送穷神
正月初六也是民间传统的“送穷日”。人们会将家中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象征性地送走贫穷和不幸,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这一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打扫祭厕
在正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特别是打扫厕所卫生。因为初六日是厕神紫姑检查厕所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厕所卫生,以示尊敬和清洁。
外出游玩
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正月初六应该去公园、广场或商城等人多的地方游玩。同时,人们还会将出行、游玩和回家的路程设置成一个圆圈,寓意团圆美满和办事有始有终。
抢财神
在正月初六这一天,会有“抢财神”的活动。选出一个12岁的男孩(预示着六六顺),打扮成“刘海”的形象上街,背上背着5个用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小人。谁抢到这个小孩身上的小人,就预示着自己抢到了财神,而被抢夺者则相当于扔掉了穷神。
吃三样、摆三果、做三事
为了迎接新春,祛除一年的晦气与霉运,民间流传着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吃三样、摆三果、做三事”。具体包括咬春迎福的春饼、供煎饼、芭蕉船,点明烛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正月初六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增进了亲情和友情的交流,是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初六风俗图片

正月初六的风俗图片 送穷神的传统习俗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送穷神的活动。这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为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各地有不同的送穷办法,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开业大吉与商业活动正月初六也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这一天,商家们通常会选择开门营业,希望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跑马疳与绑石头祈福除了送穷神和开业大吉,正月初六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跑马疳和绑石头祈福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抢财神与捏面团在一些地方,正月初六还有抢财神的习俗。挑选十二岁的孩子进行乔装打扮,然后背上5个小人,谁抢到小孩背后的小人,就代表着抢到了财神。初六吃煎饼也是根据顺口溜来的,大家一般都会捏面团做煎饼,这也是为了“送穷”。 打扫祭厕与大扫除正月初六是家里开始大扫除的好日子,往外丢垃圾,因为初六日是厕神紫姑检查厕所的日子。这不仅是为了保持环境卫生,也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正月初六的风俗多种多样,不仅有送穷神、开业大吉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习俗,还有跑马疳、绑石头祈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这些风俗习惯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六风俗说说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正月初六的风俗。送穷迎富正月初六在民间被认为是个好日子,象征着六六大顺,是“送穷”之时。民间流传着“吃三样、摆三果、做三事”的传统习俗,分别指春饼、饺子和年糕与油糕。其中,春饼寓意捕捉春天的气息,饺子象征财富与吉祥,年糕与油糕寓意步步高升和财源广进。大扫除在中国过大年的民俗中,过年到初五是不能往外打扫垃圾的,到了初六,家里就开始大扫除,往外丢垃圾。因为初六日是厕神紫姑检查厕所的日子,故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厕所卫生。开市大吉按照传统风俗,初六是“开市”的日子。大小商家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在门口放一盆橘子,“橘”和“吉”谐音,以示吉利。这一天家人会结伴外出游玩,人们常常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游玩。抢财神有些地方会在初六举行抢财神的活动,挑选十二岁的孩子参与,寓意通过抢夺财神来获得财富和好运。祭拜祖先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初六这一天进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挹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正月初六的习俗丰富多彩,既有送穷迎富的美好寓意,也有开市大吉的商业祈愿,更有祭拜祖先和清洁环境的传统习惯。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