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南瑶族风俗,连南瑶族的历史背景
广东连南瑶族风俗目录
广东连南瑶族风俗

连南瑶族的婚俗非常独特,尤其是八排瑶族的婚俗,被认为是东方婚俗的代表。婚俗包括订婚、认亲、择日、举行婚礼(没有新郎的婚礼)和回门五个过程[][][[7]]。婚礼通常持续三天三夜,婚礼前一天新郎方会杀猪款待女方家人[[12]]。
瑶族服饰色彩鲜艳华丽,充分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男女老少皆留长发,盘结头上,男缠红或黑头巾,女盖头帕或缠彩色绒线,喜戴银饰[[6]][[10]]。连南瑶族的刺绣技艺尤为著名,是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4]]。
连南瑶族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歌堂”和“玩坡节”。盘王节是为纪念祖先、欢庆丰收而举行的盛大民间民俗活动,参与者会穿上绚丽多彩的刺绣盛装[[6]][[21]][[22]]。玩坡节则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5]]。
长鼓舞是连南瑶族的一种广场性喜庆舞蹈,舞蹈语言丰富,反映了排瑶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27]]。
连南瑶族的葬礼也有其独特之处,流行出殡坐灵椅的独特葬礼方式。当死者刚去世后,其子女会立即为其理发、洗澡、换新衣,并用稻谷草绳把死者绑好,安放于厅堂旁,由道公做法事,让孝男孝女凭吊一天一夜[[13]]。
连南瑶族自治县深入挖掘和弘扬瑶族文化,举办了多次风情文化周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展示了瑶族的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如刺绣、银饰、连南大叶茶等[][[11]][[17]]。
这些风俗和文化活动不仅展示了连南瑶族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连南瑶族的历史背景

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根据族谱记载,过山瑶是从200多年前从广西和湖南迁徙而来的[]。连南瑶族的祖先被认为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经过湖南道州、江华等地迁移到岭南地区[[20]]。连南瑶族主要分为排瑶和过山瑶两支,其中排瑶是全国唯一一个排瑶聚居地[[8]]。连南瑶族的文化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例如,“耍歌堂”、“长鼓舞”、“八排瑶族婚俗”等都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和创造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形式不仅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还体现了他们的民族心理和理想追求[[27]]。连南瑶族还有独特的社会管理制度——“瑶老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解放之前,是连南瑶族特有的管理制度[[7]]。连南瑶族的刺绣技艺也非常著名,尤其是挑花刺绣,是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8]]。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历史背景丰富多样,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制度,这些都使得连南瑶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