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统风俗习惯,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广州传统风俗习惯目录
广州传统风俗习惯

广州的传统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涵盖了节庆、饮食、婚嫁等多个方面。
在节庆方面,广州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活动。例如,乞巧节、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其中,波罗诞是广州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买波罗鸡是其保留节目[[17]]。舞火龙也是白云区传统的中秋习俗,群众基础深厚[[5]]。
在饮食方面,“食在广州”广为人知。广州人喜好饮早茶,在各种茶楼里交朋会友,洽谈生意,果腹消遣[[6]][[9]][[23]]。春节期间,广州人有炸煎堆、油角等食物的习俗,寓意兴旺团圆[[10]][[19]]。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21]]。
在婚嫁习俗方面,广州传承了中国传统婚俗三书六礼,同时兼具地方特色。保留下来的习俗主要包括过大礼、回礼、搬嫁妆、安床、上头、铺床、迎亲等[]。
广州还有一些独特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每年大年廿八,广州人都会在屋企搞大扫除,为新的一年做准备,同时寓意将不好的都扫走[[4]][[14]]。在饮食禁忌方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请客上鱼时忌把鱼脊对着主客,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上[]。
广州的传统风俗习惯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深深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丰富多彩,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形成了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传统民俗[]。在节庆方面,广州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例如,波罗诞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的大型民间传统庙会,买波罗鸡是其保留节目之一[[5]]。还有北帝诞、郑仙诞、金花诞等传统节日[[9]]。春节期间,广州人有逛花市、回娘家、派利市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仪式感,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7]][[8]][[17]]。在生活习惯上,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是早茶,早上见面常以“饮咗茶未”作为问候语[[19]][[20]]。广州还有许多饮食禁忌,如与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等[]。广州的民间工艺和传统艺术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彩瓷、木偶戏等都是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15]]。其中,木偶戏表演细致入微,形神具备,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精髓[[15]]。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不仅体现在节庆和生活习惯上,还深深融入到民间工艺和传统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风情[][[12]][[14]]。
广州传统节日风俗

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风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1. 春节: 行花街:在广州,春节期间逛迎春花市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通常从农历腊月廿八持续到除夕夜[[28]]。 拜年:初一早上,人们穿新衣,互相拜年,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后辈红包[]。 炸煎堆和油角:在年二十四这天,广州人会炸煎堆和油角,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和“油角郁郁、子孙富足”[[15]][[11]]。2. 元宵节: 广府庙会:在元宵节期间,广州市越秀区会举办为期七天的广府庙会,包含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多个主题活动[[19]][[30]]。3. 端午节: 赛龙舟:五月五端午节,广州人会划龙舟,敲锣鼓,庆祝节日[[12]]。 插艾叶、挂香囊:端午节还有插艾叶、挂香囊的传统习俗[[12]]。 送灾驱邪:有些地方会在端午节正午烧符水洗手眼,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21]]。4. 中秋节: 树中秋:中秋节夜里,广州人会挂起灯火庆祝节日,称为“树中秋”[[8]][[17]]。 拜月光:广州人会在中秋节进行“拜月光”仪式,设香案,摆上供品,朝向月亮的方向焚香礼拜[[16]]。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是吃月饼,广州人还会吃芋头、炒螺等食物[[16]]。5. 波罗诞: 波罗诞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是广州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保留节目包括买波罗鸡[]。6. 七姐诞: 拜七娘:农历七月初七是广州民间传统节日“七姐诞”的正日,体现了广州妇女对爱情的追求[[7]]。7. 其他节日: 荔枝节和荷花节:分别在从化、增城和番禺举行,庆祝当地特产的成熟[[4]]。 乞巧节:七夕节,广州的乞巧节具有特色,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首饰,祈求心灵手巧和美满婚姻[[18]][[25]]。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广州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