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的春节风俗,福安市春节民俗文化
福建福安的春节风俗目录
福建福安的春节风俗

1. 大扫除:从上年农历十二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扫烟尘、洗家具用具、疏通沟槽、清除垃圾,擦洗厅堂墙壁,洗涤被褥、衣物迎接过年[]。
2. 贴春联和守岁: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守岁(熬夜到天亮)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3. 祭灶神: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每户人家都会祭灶神,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平安[][[4]]。
4. 不扫地:正月初一不扫地,据说这一天扫地会把家中的财宝扫出门,不吉利[]。
5. 敬茶:福安人将敬茶作为祝福,吉利、温馨的一种希望寄予。有一句茶谚:“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
6. 舞龙: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福安乡村都有舞龙的风俗,其中以甘棠舞夜龙祈福颇具特色[[5]]。
7. 初二不拜年:正月初二不串门拜年,这是为了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大屠杀的历史事件,悼念那些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8]][[10]][[12]]。
8. 初三回娘家:刚嫁出去的女儿在正月初三回娘家,因为初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7]]。
9. 吃年糕:福建过年的习俗多是吃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福安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福安市春节民俗文化

福安市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以下是福安市春节期间的主要民俗活动和习俗:1. 舞龙灯:每逢春节和元宵节,福安乡村都会举行舞龙活动,尤其是甘棠镇的夜龙舞祈福活动非常有名[[5]][[7]][[10]]。2. 唱戏和踩街:春节期间,福安人会通过唱戏和踩街等形式来祈福和庆祝新年[]。3. 红头菜面:这是福安春节的第一餐,寓意“鸿运当头”。食用方法是将线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钟捞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红头菜(波菜),再调以其他调料[]。4. 祭祀祖神和祖先:春节期间,福安人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祈求丰年[]。5. 猜灯谜:元宵节期间,福安市会举办灯谜竞猜活动,参与者穿梭在灯笼和彩色谜语间,充满欢笑和快乐[][[10]]。6. 除夕“接年驾”:福安人在除夕夜会有“接年驾”的仪式,这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县(市)特有的习俗[[6]][[12]][[13]]。7. 初二不拜年:福安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即大年初二不互相拜年,这一习俗源于明朝末年倭寇侵华的历史记忆,用以悼念那些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15]][[17]][[23]]。8. 赶墟活动:正月十一是福安市穆阳镇的重要赶墟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群众参加这项传统的民俗活动[[25]]。9. 贴春联、守岁、拜年:除了上述独特的习俗外,福安人也会像全国各地一样进行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传统活动[[6]][[12]][[13]]。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福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福安人过春节的特色

福安人过春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特色,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除夕夜是福安春节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进行“接年驾”仪式,全家人会早早准备好酒菜,燃放鞭炮,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顿饭被称为“做年暝”,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饭后,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年画,并挂上红纸条封坛罐及仓库,寓意仓盈库满[]。福安的春节还包括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如舞龙灯、唱戏、踩街等,这些活动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福安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县(市),畲族人民在春节期间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如大年三十晚上做大年,各家厅堂中庭柱上都贴上对联,按户募捐钱米,购买三牲和福礼送到村里神宫供祭,做完满福后,家家户户贴春联,表示仓盈库满[[5]]。春节期间,福安人还会制作和食用传统的食品,如红糖、年糕、红头菜面等。红糖是福安春节必备的食品之一,古法手工制糖用传统的物理方式将甘蔗汁熬制成糖浆[][[4]]。年糕则是年夜饭的第一道食品,寓意步步高升[[9]]。红头菜面作为春节第一餐的传统食品,寓意“鸿运当头”[[6]][[24]]。大年初二的习俗也别具一格。福安人忌讳初二拜年,这一天类似于古代的“国丧”,家家户户不燃放鞭炮、不点香火、不奏礼乐,商家也关门歇业[[17]][[22]][[23]]。这种习俗源于明朝末年倭寇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旨在悼念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17]][[23]]。福安人过春节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除夕夜的团圆饭、独特的民俗活动、传统食品的制作与食用以及大年初二的特殊习俗等方面。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福安的春节文化,也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福安市过年风俗来历或传说

福安市过年风俗中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即正月初二不串门拜年。这一习俗源于明朝末年,与倭寇侵华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根据福安市文联原主席郑望的介绍,自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大屠杀后,福安人的春节习俗就铭刻着惨痛的历史记忆与浓郁悲情[]。每年正月初二这一天,被称为“做白年”的日子,家人会在红春联顶上镶上一道两寸长的白边,以示心有余哀[][[4]][[6]]。这一天,如有人出于礼貌,客气地叫进家门坐一坐,当地人一般会委婉答道“还有事要去办”或“明天再来”[][[4]][[6]]。具体来说,明朝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7]][[9]]。因此,正月初二这一天也被视为全国唯一的倭寇侵华民俗纪念日[][][[4]]。在这一天,除了亲朋好友互不串门外,还有一些其他习俗:各家各户不燃放鞭炮、不点香火、不奏礼乐、商家关门歇业等,类似于古代“国丧”的一切礼仪,在福安的每年大年初二日均得到完整的体现[[6]]。福安市正月初二不串门拜年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大屠杀的惨痛历史,表达对先辈们的悼念之情,并以此铭记那段悲惨的历史[][][[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