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农历腊月23风俗,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呢?

发布 2024-03-07 18时 来源 会员推荐

农历腊月23风俗目录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民俗?

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呢?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习俗?

农历腊月23是中国传统的冬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历腊月23的风俗:。

1. 吃汤圆:汤圆是冬至节的传统食品,象征团圆和圆满。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享受温馨团圆的感觉。

2. 祭祀祖先:在冬至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感恩祖先的养育之恩,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幸福。

3. 祈求丰收:冬至节也是农民们祈求来年丰收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的丰收。

4. 换新衣:冬至节也是换新衣的日子,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象征新年新气象。

5. 打麻将: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节这一天聚在一起打麻将,以此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民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每个家庭都会在这一天供奉灶王爷,希望得到他们的庇护,让家里来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祭灶是食物是灶糖,它是麦芽糖做成的,吃起来香脆又黏牙,以前农村里孩子们没啥零食吃,灶糖就是他们喜爱的美味。

不过小年吃灶糖,却不能吃太多。

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开启了“扫尘”模式,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与愿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旧的东西统统扫出门,来年清吉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这在以前,一到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做豆腐。

因为“腐”与“福”的发音相似,“豆腐”与“头福”谐音,做豆腐寓意“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年肉一般是指猪肉。

为啥要炖大肉。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

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炖着吃。

吃“年肉”就是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腊月二十七——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作件大事。

过年之前要 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称之曰"年货"。

到了腊月二十七,就要把年货备齐了,欢欢喜喜过大年

腊月二十八——蒸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

虽然说二十八把面发,实际上,各地风俗时间有早有晚。

有的在腊月二十八,已经开始蒸馒头了,准备过年时,自己家里备用,还要招待亲朋好友,还作供品使用等等。

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呢?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民间的风俗是“辞灶”。

就是将灶台前的“灶王”年画揭下来烧掉,换上新的“灶王”,并写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等等。

人们总在这天晚上吃饺子,放鞭炮,过“小年”。

“小年”与灶王有直接的关系。

据传说,“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

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腊月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腊月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腊月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

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

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

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张腊月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

张腊月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

”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他喝了。

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

”就把张腊月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

张腊月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

”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

”张腊月心里感激不尽。

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腊月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

丁香问张腊月:“怎么到了这步天地了?”张腊月羞得无地自容。

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

他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得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

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

玉皇知道张腊月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腊月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

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腊月被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灶台前。

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

他很生气,到了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对他好的,都变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

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摆上供品,叫他吃饱喝足,好好照顾,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

后来还信不过,有的地方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

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对联: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横披是:“一家之主”。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习俗?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答: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间习俗有:祭灶、大扫除、沐浴理发、贴窗花、吃糖瓜等。

一、祭灶 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答: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俗称的“小年”或“祭灶节”。

“过小年”是进入春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送灶、祭祖、扫尘等习俗,传统的民俗民间活动非常丰富。

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有哪些?

答:1.习俗之美食: 小年习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饺子、年糕、米饼、粽子、糖瓜粘等,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习俗之祭灶: 既然要送灶神,当然少不了“祭灶”仪式,这是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小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