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大同人过年风俗,山西大同有哪些民风民俗

来源 开源网站 时间2024-01-16 02时

大同人过年风俗目录

大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种类多些

山西大同有哪些民风民俗

1. 生旺火:在除夕晚上,家家户户会在院落门前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为旺火,寓意全年兴旺。旺火里面放柴,上面还会写一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午夜十二点时,人们会点燃旺火,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会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寓意“旺气冲天”。

2. 压粉条:这是大同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把和好的面分成剂子装在饸烙床中,制作出洁白柔软的粉条。粉条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3. 炸麻花:村民们会互相帮忙炸麻花,麻花是当地过年时的一种美食。

4. 贴窗花:窗花是大同过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打扫完家里后,人们会在玻璃上贴上漂亮的窗花,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祝愿。

以上是大同人过年的部分风俗习惯,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询问当地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大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种类多些

大同春节习俗概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已由文化部申报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大的民俗节日,深受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各地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枚不胜举,笔者想谈谈大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一、 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

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

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民间也食“腊八粥”,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

大同地区则“预于初七日往玉河凿冰融水做枣粥,别无馈送,惟与佣水人枣粥一碗。

”[1] “食腊粥,作腊醋,腌肉,藏冰。

”[2]繁忙的春节活动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文献记载最早的灶君是火神祝融也。

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大同地区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两侧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为“一家之主”的对联。

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灶王“上天述职”时,大同民间“供饧饼酒果,祀皂(同“灶”)神,以求福庇。

”[3]该日吃麻糖祭灶,以糊灶王之口也是当地习俗。

大同民谣中“二十三,吃饧板”(注:饧指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指的就是人们希望他上天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保佑全家老小平安。

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叫“迎春日”,也就是春节前的准备阶段。

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搞好个人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年三十,俗称过大年。

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蒸年糕、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

《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

”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年俗基本相同,不多赘述。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发旺火是当地的一大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

《大同县志》记载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

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

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

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

与以往不同的是,旺火逐年增高、造型美观、规模庞大。

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

一圈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美好的来年和幸福的生活。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气势磅礴。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如今的大同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好”成为最常用的拜年俗语。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因为初一以来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故称“破五”。

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

黎明各洒扫秽垢,送之门外。

又剪彩为人,在街头相更换,名曰“送穷”[4]。

民间还留传说初五是五路财神(注:所谓五路,指东南西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的生日,故各处商家店铺纷纷开张营业,迎接财神,以求利市。

山西大同有哪些民风民俗

山西大同的春节的习俗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

大同人婚丧嫁娶、圆锁、开业一切庆典都要吃一种食品,就是油炸糕。

糕,寓意为:高升旺长,节节高,高官厚禄。

是跟高有连系的一切美好愿望。

糕是最为讲究的一种食物。

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才会给你做油炸糕吃。

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同的主要民俗之一。

大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各户按当年治钱的数目放置到茶壶内,所谓治水龙钱数目是指农历正月第一个辰日为初几,即是几龙治水;再就是以治水龙钱数来预测年景的好坏。

各户提壶去井中汲水,打满水后边走边洒,到家门口停,将剩余的水和钱一起倒入水瓮,这就叫“引龙钱”。

中午各家各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

这日,男女老少,修剪头发,名为“龙抬头”。

大同风俗之一,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

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

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

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

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

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

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