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少数民族及风俗,少数民族的风俗,简单写一写

时间: 2024-01-16 02:43:38 来源 会员推荐

少数民族及风俗目录

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简单写一写

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stgw

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1、阿昌族:采茶

2、: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保安族:羊皮袄、保安刀

4、布朗族:弹唱

5、布依族: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跳板、长鼓舞

7、达斡族:剪纸,打曲棍球

8、: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德昂族:象脚鼓舞

10、侗族: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驯鹿、爬犁

16、: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善于梯田

19、: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族: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乐器迪他,跳鼓舞

24、: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跳舞、过节打猎

28、黎族:打柴舞

29、僳僳族:上刀杆

30、珞巴族:男人狩猎、女人种茶

31、满族: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34、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种植水稻、玉米

37、:东巴舞,腊染

38、怒族: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族:羌寨

41、撒拉族: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

42、:过节喝绿曲酒、景宁畲族绿曲酒

43、水族:过节泼水

44、塔吉克族:清扫尘土

45、塔塔尔族:制作各种糕点

46、土族: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摆手堂

48、佤族:甩发舞

49、: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过节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

51、:讲究礼仪

52、瑶族:盘王节、长鼓舞

53、彝族:虎节

54、裕固族:包饺子(用作冻饺)、炸油馃子、馓子

55、藏族:藏舞,

56、壮族:织壮锦

扩展资料:

一、民族构成

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

二、民族认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民族区别处于混乱模糊状态。

为了使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参考资料来源:

少数民族的风俗,简单写一写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广西壮族人平时在家里吃饭时,晚辈要夹好菜给长辈吃。

让好的櫈子给长辈坐,路上遇见老人便尊敬地称呼「大伯」、「阿婆」等,不能提及姓名或用「喂」来代替。

蒙古族:蒙古族牧民的家常饭是手抓肉。

手抓肉是按骨节拆开的带骨羊肉,煮熟后用蒙古刀剔著吃。

羊大腿肉鲜嫩好嚼,敬奉老人,青年及孩子,妇女则吃羊肋、小腿和羊脯。

藏族:不论是对待自己家里老人,还是对待素不相识的老人,都要有礼貌。

老人一般都被安排在光线充足、温暖舒适的房间住;家中添置衣服,要先考虑老人。

老人因事外出,家里要派人一道前往,老人骑马,陪同的人牵马步行。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民族风尚,见了老人要起立、让座、施礼问候。

进门要让老人先进,吃饭请老人坐在首席,还规定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喝酒、口吐粗鲁的语言。

苗族:苗族人对老人十分尊重,每当吃饭及盛大民族节日入席时,年轻人要让老人坐上席,老人吃菜后,年轻人才能举筷夹菜。

当老人碗里的饭快吃光时,年轻人要起来主动添饭,老人饭毕,还要递毛巾给老人揩嘴擦手。

锡伯族:锡伯族人见了老人和长辈要「打千」,就是把左脚向前迈半步,双腿下屈,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傣族:傣族人尊老敬老成风。

分了家的兄弟都乐於赡养老人,老人要跟哪个儿女生活,全由老人决定。

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投靠祖辈上有瓜葛关系的亲友,被投靠的晚辈把老人视若亲生父母,有的甚至以父母相称,养老送终。

拉祜族:拉祜族家族里,老人一般都住在阳光充足、温暖舒适的房间。

冬天早上,家人起床后要给老人准备好烤菜。

每逢喜庆佳节,好茶好酒先敬老人。

晚辈给长辈敬茶、酒,要双手举过头,以示敬重。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