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风俗,千年古韵,民俗风情
宿州风俗:千年古韵,民俗风情

宿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宿州的风俗,既有北方粗犷豪放的一面,又有南方细腻婉约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主食文化:面食为主,米香四溢

宿州的风俗与北方相似,主食以面食为主。在宿州,午饭通常吃馒头、饼等面食。而在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则产有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宿州人几乎只吃面食,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习俗:喜庆热闹,年味十足

春节期间,宿州的风俗尤为热闹。大年三十(腊月的最后一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中午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元宵节:杂面油灯,喜庆团圆

元宵节是宿州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元宵节当天,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欢声笑语,喜庆团圆。
皮影戏:民间艺术,传承千年

皮影戏是宿州的一种民间戏剧,又称“影子戏”、“灯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宿州深受群众喜爱,是宿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埇桥马戏:精彩纷呈,独具特色

埇桥马戏是宿州的一大特色,平时很难看到。因为众多的马戏团队,平时分散在全国、世界各地演出。只有在春节时,部分马戏团才回乡汇报演出,让家乡人民一饱眼福,感受埇桥马戏的精彩艺术魅力。
泗州戏:优美唱腔,传承百年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因唱腔优美迷人又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泗州戏在宿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宿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灶:官三民四,忙年习俗

祭灶是宿州的传统习俗,旧有“官三民四”之说,即官宦人家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平民百姓二十四日祭灶。祭灶又称“小年”,是日开始忙年。家家扫尘,清洗家具,陆续购置年货,并烙煎饼、蒸馒头、制作饺、做五香菜,所备煎饼、馒头往往足够一个月食用。
财神日:钱串穿元宝,祈求财运

相传正月初五为财神日,家家从财神像,吃水饺和面条,称为“钱串穿元宝”。是日,商店正式开门营业,称为“晾财神门”。今私营商店大致沿习。
元宵节:城隍盛会,热闹非凡

元宵节是传统的城隍盛会,一早,城厢居民和附近农村参加文娱活动的人群,都自发的集中到项羽故里北首的城隍庙,侍侯城隍老爷出巡。城隍老爷为木制神像。出巡”伴以花样繁多的游动文娱节目,有高跷、旱船、狮子、黑驴、蚌精、抬阁、架阁等。
正月十六:走北边,扣百子

正月十六是宿州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走北边”、“扣百子”等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结语
宿州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民间艺术,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风俗习惯,承载着宿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宿州这座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