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风俗文化50,白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一、白族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以及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白族人口约为185.8万,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语文。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艺术成就闻名于世。
二、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子多穿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妇女则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三、白族饮食

白族饮食以酸、冷、辣等口味为主,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白族人民还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这种茶具有消暑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
四、白族建筑

白族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白族民居照壁上展现出的文化标识,蕴含着丰富独特的白族家风文化。如清白传家、琴鹤家声、百忍家风等,这些家风大多源自意义深远的历史典故,被白族先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白族节日

白族节日众多,其中最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等。
六、白族信仰

白族崇拜本主,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七、白族艺术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
八、白族家风文化

白族家风文化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道德价值。在大理白族村寨,民居照壁上展现出的家风文化,如清白传家、琴鹤家声、百忍家风等,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重视,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白族独特的风俗文化,感受到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白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艺术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