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间风俗,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泉州民间风俗: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闻名,更以其独特的民间风俗吸引着无数游客。泉州的民间风俗,是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中秋节的“拾瓦片烧塔仔”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泉州民间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除了吃月饼,泉州民间还有一项独特的风俗——“拾瓦片烧塔仔”。孩子们在节日来临前,会拾取瓦片,叠成五层或七层的小塔,内放柴草燃烧。八月十四至十五这两天晚上,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围着塔仔欢呼雀跃,场面热闹非凡。
中秋夜里的“游江”与“听香”

对于大人们来说,中秋夜里的“游江”和“听香”则是他们的娱乐活动。他们多选择于泉州新门外的笋江,据传,中秋三更时分,月亮照在桥坎中,每坎能映现一轮皓月,因此得名“笋江月色”。赏月者乘轻舟自金鸡桥沿江而下,与桥上两岸的游人共赏江天月色。而“听香”则是妇女们的一种迷信活动,通过默告神明,然后将香取起一炷握在手上,在人声喧哗中,将所听到的任何一句,用信杯向神前一卜,若卜是的,就把那句话去猜。
孩子的周岁庆典:“爬龟”与“度晬”

在泉州,孩子的周岁庆典同样富有特色。民间有“爬龟”之俗,即在大厅上放算盘、秤、书笔、剪刀等物让孩子抓,以占卜孩子长大是贾、是工、是学。而“度晬”则是一般大请宾客的庆祝方式。孩子两周岁谓之头生,家人会为孩子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清水祖师的信仰与民俗

清水祖师是泉州民间信仰的神祇,他的信仰圈内流传着许多关于他驱邪斗恶、济世行善的民间传说。清水祖师迎春民俗,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驱邪镇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里社平安。在安溪,清水祖师迎春民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一直沿续至现代。
泉州民间传统工艺: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

泉州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大宝库。泉州的瓷器、石雕、木雕等,早在千百年前就已行销全球。泉州的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外来的中原文化与本土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的产物,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结语
泉州的民间风俗,是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泉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泉州的千年变迁。如今,这些民间风俗依然在泉州人的生活中延续,成为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