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的民族过年风俗,中国各地方的民族过年风俗
中国各地方的民族过年风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风俗。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民族在庆祝方式上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
一、汉族的过年风俗

汉族的春节庆祝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俗称“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除夕夜,家人团聚,共进晚餐,吃饺子、汤圆等传统食物。大年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二、蒙古族的过年风俗

蒙古族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过年节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庭院,布置蒙古包。除夕夜,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手把肉,寓意团圆。初一凌晨,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好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三、朝鲜族的过年风俗

朝鲜族在除夕夜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
四、赫哲族的过年风俗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户户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五、满族的过年风俗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户户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六、土家族的过年风俗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庆祝春节,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七、巧家苗族的过年风俗

巧家苗族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十五期间,青壮年上山打猎或狩猎。打猎是集体上山捕猎,而狩猎却是个人上山按弩箭,等待猎物自行上钩。最先捕到猎物者,在分食物时,还可以多分一份。
八、布依族的过年风俗

布依族在阴历腊月底开始准备过年,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门前。
总结
中国各地方的民族过年风俗丰富多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