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莆田过年风俗表格制,莆田过年风俗

来源 知识库 发布 2024-09-10 19:18

莆田过年风俗一览表

福建莆田,古称兴化,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春节期间,莆田人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庆祝新春佳节,以下是对莆田过年风俗的详细表格整理。

一、扫巡

标签:卫生传统、大扫除

扫巡是莆田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兴化话中称之为“扫巡”。这项活动通常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选择双日中的大晴天进行。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将家中能搬动的东西搬到户外,先洗净并让太阳曝晒,以求干燥和消毒。然后,再对室内进行彻底的清扫,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祭灶公

标签:祭拜、祈求福禄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莆田人民会举行祭灶仪式,即送灶公上天。祭拜时,人们会烧一纸线,以此祈求玉皇大帝赐福,家庭丰衣足食。

三、二十五日头

标签:善心积德、施舍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中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主动将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人们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四、做年糕

标签:年货、传统食品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起,莆田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制作年糕、豆腐等年货。其中,做年糕是最为繁忙的活动之一。在莆田,年糕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五、辞岁

标签:除夕、祭祀

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祖先。

六、做大岁

标签:特殊习俗、纪念历史

莆田还有一个特殊的过年习俗,即“做大岁”。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莆田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称为“拜年”。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七、白额春联

标签:春联、传统习俗

莆田的春联习俗与全国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由于历史上倭寇的侵扰,莆田境内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原先,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为了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人们选择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

总结

莆田的过年风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祭祀、扫除等习俗,也有独特的做大岁、白额春联等特色活动。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莆田人民的传统信仰和美好愿景,也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