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冬至的别名特征风俗,冬至的别称都有什么

日期2024-08-31 03时 参考 共享网站

冬至的别名特征风俗目录

冬至的别名特征风俗

冬至的别称都有什么

冬至别称及相关知识

冬至的其他名称

冬至的别名特征风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别名丰富,如“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每个名称都蕴含特定含义,如“亚岁”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年节12。特征上,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3。风俗方面,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团圆和美满45。南方则更流行吃汤圆,象征团圆和圆满5。还有喝冬酿酒、吃馄饨等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5。

冬至的别称都有什么

冬节:表示冬天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短至节: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长至节:过了冬至,白昼就会渐渐变长。

肥冬:冬至时节,人们开始有闲暇和心情来自我犒劳和馈赠亲朋。

喜冬:冬至节一到,阳气回升,人们互相馈赠礼物,一片喜气洋洋。

贺冬: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互相庆贺。

亚岁:冬至这个节日,仅次于年节。

一阳节:冬至这天是白昼时间开始渐渐变长的日子,阳气逐渐旺盛。

冬至还有“至日”、“长至日”、“南至”等别称12。

冬至别称及相关知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1。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1。冬至有很多别名,如“短至节”,因为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长至节”,因为过了冬至,白昼就会渐渐变长;“肥冬”,因为这时是谷物粮食和蔬菜水果最多的季节,人们开始自我犒劳和馈赠亲朋;“喜冬”、“贺冬”,因为冬至节一到,阳气回升,人们互相庆贺;“亚岁”,意思是冬至仅次于年节;“一阳节”,因为冬至是阳气逐渐旺盛起来的时节2。

冬至的其他名称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拥有多个富有韵味的别称。具体如下:

冬节:意味着冬天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与春节、秋节相关1。

短至节: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因此有“短至节”之称1。

长至节:过了冬至,白昼就会渐渐变长,所以冬至节别称“长至节”1。

亚岁: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被称为“亚岁”,意思是冬至这个节日,仅次于年节1。

一阳节:冬至这天,阳气回升,是白昼时间开始渐渐变长的日子,也叫“一阳生”,所以冬至也叫“一阳节”1。

这些名称都体现了冬至这一节气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天文现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