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送亲风俗,送亲规则

来源 知识库 时间:2024-08-12 10时

送亲风俗目录

送亲风俗

送亲规则

送亲有什么礼节

送亲有啥说法

送亲风俗

送亲风俗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一部分,指的是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由女方的男性亲属护送新娘到男方家中。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送亲队伍组成送亲队伍通常由女方的男性亲属组成,主要包括新娘的舅父、叔伯或兄弟等。这些男性长辈在婚礼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了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还承担着保护和陪伴新娘的责任。在某些地方,送亲队伍还会包括其他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送亲过程中的规矩1.护送与等待:送亲者到达男方家后,需等待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入新房。2.分桌用餐: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并在吃饭时与男方客人分坐两桌,男方会派人陪宴。3.道别与离开:婚礼庆典结束后,娘家人回去时需要与新娘道别,然后返回女方家中。送亲的讲究1.选择合适的送亲人:送亲人通常由直系叔伯或最亲近的男性长者担任,以体现新娘家的尊重和重视。2.避免不吉利的人参与:传统上,孕妇不宜参与送亲,因为人们认为这会带来不好的运气。“姑不接,姨不送”也是常见的忌讳,因为“姑”音同“孤”,“姨”音同“疑”,这些词汇在大婚之日是不吉利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送亲习俗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在扬州高邮,“送亲奶奶”这一习俗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一些地方,沿途会有吹奏乐器和鸣鞭炮的仪式,以示庆祝和欢迎。现代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许多地方的送亲习俗已经简化或有所改变。例如,有些地方不再严格遵循旧有的规矩,而是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庄重和礼仪的完善。送亲风俗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婚嫁礼仪,更承载着对新人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习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关系的尊重。

送亲规则

1.送亲人选:选择德高望重的长辈,如舅舅、叔伯等男性亲属。避免选择寡妇、孕妇、离婚或再婚的人。姑不接姨不送,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疑”,寓意不好。2.送亲人数:一般在515人之间,不宜过多或过少,以避免显得张扬或寒酸。讲究“单去双回”,即接到女方和送亲人一起回家需是双数。3.送亲路线:不走回头路,象征着新娘从此不再返回娘家。4.父母参与:父母一般不参加送亲,只送到门口即可,这是为了减少彼此心中的伤感。5.其他注意事项:新娘按照习惯法要给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伯伯点烟,感谢养育之恩;给为自己捧出嫁鞋子的兄弟点烟,感谢陪伴之情。送亲过程中,新娘或骑马或由迎亲的人和背新娘的小伙子轮换着背。送亲的人必须都是男性,人数不限,多者上百,少则只有两三人。这些规则和习俗不仅体现了对新人的祝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幸福的祈愿。

送亲有什么礼节

1.等待新郎迎接:送亲的成员要在女方家等待新郎来迎接,不能自己先行。2.磕头祝福:在新人拜别父母时,送亲成员要向新郎新娘磕头祝福。3.走在队伍最前面:送亲成员要走在迎娶队伍的最前面,俗称“引亲”。4.分发喜糖:有专门的送亲成员负责携带喜糖,并分发给路人,以示吉祥。5.穿着要求:送亲的人要穿着大方得体,表现出对婚礼的尊重和重视。6.男方派人接:送亲的人到了男方家附近后,必须等到男方派人来接之后才可以进入男方家。7.少喝酒少吃饭: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8.不进男方家:通常情况下,送亲人员不会直接进入男方家,而是等男方派人来接他们去附近的邻居家。9.红包礼金:虽然送亲的人不需要给红包,但男方可能会给送亲的人准备一些小礼物或红包作为感谢。10.忌讳单数:送亲人数应为双数,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单数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对新人的祝福和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幸福的祈愿。

送亲有啥说法

送亲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指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派遣人员护送新娘到男方家中。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对新人的祝福和关爱,也体现了双方家庭之间的诚意和善意。送亲的说法及注意事项1.简洁明了、吉祥美好:送亲的人在讲话时应尽量简洁明了,同时表达出美好的祝愿和深远的含义。这些话语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双方家庭的关爱和期望。2.道喜与托付:送亲人员通常会向新郎新娘及其父母道喜,并向亲家表达感谢之情。同时,也可以谦虚地表达对新娘的照顾请求,比如告诉亲家公和亲家母,自己的“妹妹”在家娇惯,不会做家务,请他们多多包涵和照顾。3.祝福与期望:作为娘家人,送亲的人可以代表女方亲友团发言,祝福新人二人永远心心相印,携手共创美好的生活。还可以表达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希望双方家庭能够和睦相处。4.礼仪与规矩:在进行送亲时,要遵循传统的讲究和礼仪,尊重文化传统,展现对新娘的祝福和关爱。例如,在某些地方有“送亲要小,接亲要老”的说法,即送走亲人的人比较年轻,接待他们的人则比较年长。5.礼物交换:送亲和接亲之间互换礼物也是一种常见的习俗,这不仅传达了新人家庭之间的关爱和尊重,还体现了亲友间的感情凝聚力。6.具体例子:“请允许我代表我五姨一家及送亲团全体,祝贺付氏两家永结秦晋之好,同时对氏家族的盛情接待和各位朋友的热情友善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我也祝愿两位新人,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相互鼓励、互敬互爱、齐头并进。”“今天是一件非常开心的日子,也是两个大家庭的结合,我作为女方亲友团代表,非常高兴也很激动。祝福新人二人永远能心心相印,携手共创美好的生活。”通过以上方式,送亲不仅为新娘离家出嫁增添了仪式感,也为新婚夫妇开启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