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民间风俗,兰州民俗风物
兰州民间风俗目录
兰州民间风俗

1.春节习俗:守夜与聚宝盆:除夕夜,兰州人全家会“守夜”,并在院子里生一盆火,象征人丁兴旺、财源旺盛,这个火盆被称为“聚宝盆”。打醋坛:在火炉里烧一块石头,然后将烧红的石头投入装满醋的盆中,端着醋盆在家中所有屋子转一圈,并念念有词:“醋坛过,百病过”。之后把醋和石头一起倒在室外花园里,这被称为“打醋坛”习俗。贴春联和福字: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在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2.元宵节习俗:猜灯谜:以前兰州市各处都有举办猜灯谜的活动,在五泉山、西湖、雁滩等公园挂灯笼并系飘带,上面写有谜面。跨火堆:正月十六晚上,兰州市郊区县广大农村有跨火堆的风俗,意在驱邪除恶,降福降吉。社火表演:包括太平鼓、高跷、秧歌、旱船等传统民俗活动竞相出场,表达了兰州鼓舞太平、喜迎新春的美好寓意。3.端午节习俗:挂艾草和插杨柳:端午节早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会叫卖艾蒿,人们会将艾蒿挂在门前或插在门框上。同时,五月端午插杨柳的习俗源远流长。穿新衣、戴荷包: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穿新衣、戴荷包、拴花绳等,这些习俗体现了讲卫生、求健康的主题。4.清明节习俗:冷食:兰州人在清明节上坟时不同于一些地方的人在户外野炊,而是吃自带的冷食和甜点,这是寒食节后禁火只吃冷食的遗俗。祭祖:清代以来,每到清明这一天,兰州各界民众会将城隍庙里的城隍爷木雕像抬到安定门外龙尾山下历坛的城隍行宫进行祭拜。5.其他节日习俗:中秋节:兰州人有拜月、吃月饼的习俗,同时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明清以来,兰州的八月十五夜间,连回娘家的媳妇都要赶回夫家,全家团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中的龙抬头日子,当天大人小孩多去理发,农村人家炒黄豆、玉米,也有专门爆米花的人走街串巷爆米花。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兰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兰州民俗风物

兰州的民俗风物丰富多彩,体现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民俗风物不仅在历史上传承下来,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被广泛地保留和发扬。从兰州民俗风物一书中可以了解到,兰州的民俗风物包括农耕、民居、交通、饮食、服饰等多个方面。这本书由蒙自福主编,详细介绍了兰州千百年来的历史演进和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习俗。例如,在春节期间,兰州人有守夜、"打醋坛"、"咬鬼"等独特的习俗;元宵节期间,除了吃汤圆、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活动。兰州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比如,春节期间,兰州人会在院子里生火以寓意聚宝盆,希望家中人丁兴旺、财源滚滚;中秋节时,兰州人会拜月、吃月饼,并且有瓜果飘香的传统习俗;而元宵节则有舞龙闹元宵的活动,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兰州的社火表演也是其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太平鼓、狮子舞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兰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兰州的民俗风物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又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通过这些民俗风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兰州的独特个性和动人魅力.
兰州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1.春节灯会和庙会:在春节期间,兰州会举办灯会和庙会,包括兰州春节灯会、兰州春节庙会等,这些活动通常包括美食市集、展览、花街、演艺、游戏、音乐等多种形式。2.社火表演:社火是兰州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尤其在春节期间和元宵节期间尤为常见。社火表演包括太平鼓、舞狮、秧歌等传统节目,充分展现了兰州的民族风情。3.非遗民俗展演:兰州市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非遗民俗展演活动,如书法展览、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以“烟火兰州迎新春·冬游金城过大年”为主题,从1月18日到3月1日将推出多个板块的文旅活动。4.二月二龙抬头节:每年农历二月二,兰州都会举办“二月二龙抬头”苦水社火活动,人们可以欣赏到原生态的兰州“二月二”民俗仪式、仪规表演,以及传统武术演练和射箭表演等。5.元宵节活动:元宵节期间,兰州会有舞龙、舞狮、猜灯谜、看烟花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6.端午节活动:端午节期间,兰州市各县区也会开展多样活动迎接节日,如包粽子比赛、龙舟赛等,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7.中秋节活动:中秋节期间,兰州人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并且会有各种与中秋相关的文化活动。8.妇女节活动:在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兰州还会举办一些特别的民俗体验活动,如扎染、茶艺、传拓等,为女性提供提升自我的平台。以上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兰州独特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