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莆田重阳节的风俗,莆田重阳节吃什么

参考 共享网站 发布2024-08-11 20:04

莆田重阳节的风俗目录

莆田重阳节的风俗

莆田重阳节吃什么

莆田节日风俗

莆田有哪些节日

莆田重阳节的风俗

1.登高: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古代民间有登高的风俗,这一传统始于东汉时期,并在唐代广泛流行。莆田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山远眺,感受秋日的美景,同时这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2.插茱萸:重阳节还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茱萸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祸,保佑健康。3.赏菊: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人们会观赏菊花并制作菊花酒来庆祝这个节日。4.祭祖扫墓:在莆田,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许多地方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进行祭祖扫墓活动,甚至比清明节更为频繁。5.吃重阳糕:莆田人在重阳节有蒸九层米果(即重阳糕)的习俗。这种糕点不仅美味,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意义,是古代“食饵”文化的延续。6.敬老爱老: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也逐渐融入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莆田各地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关爱。7.其他活动:除了上述传统习俗外,莆田的重阳节还包括一些地方特有的活动。例如,在涵江区江口镇,人们会在重阳节期间祭祖扫墓;在沿海地区,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纪念日,乡民会到湄洲岛妈祖庙或秀屿区山亭乡港里的妈祖庙进行祭祀。莆田的重阳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还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的敬老观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

莆田重阳节吃什么

莆田的重阳节特色食品主要是九层糕,也称为重阳米果。这种糕点是用优质晚米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历史传统。九层糕的做法如下:首先将大米用清水淘洗并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接着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并加入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最后将这些混合物置于蒸笼上锅蒸熟即可。这种糕点不仅在莆田地区广受欢迎,还被用来祭祖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一些文献中提到,除了九层糕外,莆田人在重阳节还会吃其他传统食品如板栗炖鸭、包药薯包等时令特色食物。这些食品不仅丰富了节日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莆田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扬。莆田重阳节的主要食物是九层糕,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象征着登高望远、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莆田节日风俗

1.春节:做大岁:正月初四夜,莆田人会像除夕一样庆祝,称为“做大岁”,以纪念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入侵莆田的历史事件。做红团: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家家户户制作红团,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扫巡:过年的第一件事是“扫巡”,即大扫除。2.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是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丰富活动:包括爬刀梯、跳傩火、皂隶舞、摆棕轿、打铁花、搭蔗塔、垒桔塔等民俗活动。万斤红桔祭梅妃:在江东村浦口宫用5000公斤红桔垒起15座红桔塔,形成壮观的“果龛”。3.端午节:五日节:莆田将端午节称为“五日节”,持续五天,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习俗,如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初三吃螺、初四插艾、初五爬龙船。爬龙船:枫亭镇传承数百年的一项传统习俗,每年端午期间举行。4.中秋节:送秋:除了传统的吃月饼外,还有送秋和栽秋的习俗,体现了莆田人对丰收和团圆的美好祝愿。5.清明节:扫墓祭祖:清明节早晨,莆田人会携带“清明龟”、花篮和其他祭品上山扫墓,先祭远祖再祭近祖,先祭族墓后祭家墓,先祭山神、土地公后祭大地神。6.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半习俗:莆田人称中元节为“七月半”,有特殊的过节礼仪,大人会叮嘱小孩晚上少出门。这些节日习俗不仅展示了莆田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莆田有哪些节日

1.春节(做大岁):莆田的春节有“做大岁”的习俗,即每年春节正月初四、初五重新过一次年,这一习俗分布于莆田市内全境及周边地区。莆田还有制作红团的传统,象征团圆和喜庆。2.端午节(五日节):端午节在莆田被称为“五日节”,从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和习俗,如初一吃糕、初二包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插艾草、初五赛龙舟等。其中赛龙舟是枫亭镇的传统习俗,已有数百年历史。莆田的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开始,持续到正月廿九结束,是全国最长的元宵节。期间有各种传统活动,如菩萨巡游、跳傩火、僮身舞、跳棕轿等。莆田还以桔塔和蔗塔闻名,这两种塔分别源于唐代梅妃和宋代妈祖的故事,并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妈祖信俗是莆田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妈祖金身巡安活动,吸引众多信众参与。这些节日不仅展示了莆田丰富的民俗文化,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