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乌孜别克族风俗是什么,乌孜别克族是中国人吗

来源 其他 2024-08-11 17:30

乌孜别克族风俗是什么目录

乌孜别克族风俗是什么

乌孜别克族是中国人吗

乌孜别克族生活在哪里

乌孜别克族风俗是什么

乌孜别克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涵盖了服饰、婚姻家庭、饮食、节日和丧葬等多个方面。服饰乌孜别克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男子一般穿长衫,并有花纹,这种长衫被称为“托尼”,无钮扣,右衽有的带有花纹,长及膝盖,腰间常以各种绸缎、花布绣织成三角形的绣花腰带。青年妇女多穿连衣裙,称为“魁依纳克”,宽大多褶,不束腰,也有穿各式短装的,颜色艳丽。无论男女都习惯穿皮靴,并且爱戴各式小帽。婚姻家庭乌孜别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中强调长者优先的原则:哥哥未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过去,乌孜别克族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通常在男子十七八岁时即可娶妻。允许男子与非穆斯林女子成婚,但婚后其妻须改信伊斯兰教,而女子不准嫁给非穆斯林男子。饮食习俗乌孜别克族的饮食习俗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特点。用餐时,长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座,吃饭时严禁脱帽,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咳嗽、擤鼻涕或者大声说话。他们忌食猪肉等动物肉类,饭前饭后必须洗手,家中只有壮年妇女时不许外人进家,大庭广众下不能赤膊或穿短裤。节日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的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和努鲁孜节等。其中,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时间在阳历3月22日。古尔邦节则是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意为“牺牲”、“献身”。努鲁孜节属于纯粹的传统民族节日。丧葬习俗乌孜别克族的丧葬仪式严格按照伊斯兰教规举行,一般实行土葬。阿訇为死者诵经时,妇女围“埋体”哭泣,男的一律在户外。他们有许多防止死亡到来的仪式和禁忌,例如儿童夜晚禁止剪指甲或把手放在头下,因为这被认为会给他们父母带来不幸。通过这些风俗习惯,可以看出乌孜别克族在服饰、婚姻、饮食、节日和丧葬等方面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乌孜别克族是中国人吗

乌孜别克族,中国境内称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民族语言为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乌孜别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县、市,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少数在农村。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78.8%。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数为12742人。

乌孜别克族生活在哪里

乌孜别克族主要生活在中亚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亚,乌孜别克族主体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家或地区。在中国境内,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多个县市,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少数在农村。具体分布包括伊犁、喀什、乌鲁木齐、塔城等地,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莎车县与北疆的伊宁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兹别克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