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苗族有风俗习惯,苗族有啥风俗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 2024-08-09 18:39

苗族有风俗习惯目录

苗族有风俗习惯

苗族有啥风俗

苗族有什么风俗

苗族有哪些风俗

苗族有风俗习惯

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从生活习惯、节日习惯、婚丧习俗、建筑和服装等方面详细介绍:苗族人讲究礼仪,各种场合都是长幼有序、大小有别。过去家庭用餐一般是男的先吃,女的后吃,有时母亲可以与丈夫和儿子同桌进餐,但女儿和儿媳总是后吃。在待客方面,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苗族的传统节日较多,如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四月八、龙船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苗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重要的自然崇拜对象。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苗族青年男女通常通过参加采花山、跳月等活动寻找心上人,当双方关系确定后,请媒人向双方父母求亲,并协商定聘礼数目,然后择吉日举行婚礼。在生育习俗方面,婴儿出生后由房族长辈妇女接生,孕妇生产后先煮甜酒鸡蛋补身,到婴儿出世的第三天早上才请房族中辈分较高的妇女为婴儿穿新衣。苗族的传统房屋为“五柱四檩”结构,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苗族对居住环境的独特要求和文化传承。苗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男性一般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女性则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下身着短裤。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雅酉一带为花帕,其余地区为青帕,帕长1~3米长,戴多层人字形。苗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油茶是其独特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苗族还喜欢喝青菜汤,一般不切碎。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在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必以酒待客,并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苗族忌闻猫头鹰叫和见蛇相缠,认为这些是不祥之兆。苗族的风俗习惯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尊重。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被广泛传承和弘扬,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有啥风俗

节日习惯苗族的传统节日众多,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苗年:这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秋后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苗年期间,人们会穿着盛装,吹芦笙、跳踩堂舞、唱苗歌,并进行斗牛、斗马等娱乐活动。四月八节:又称“牛王节”或“牧童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纪念古代英雄亚努。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吹笙奏笛,对歌谈心。龙船节:居住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会在农历五月举行龙船节,进行龙舟竞渡。芦笙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苗族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跳苗族舞蹈、吃苗族美食、赏花灯等。赶秋节:包括迎宾拦门、打八人秋、打苗鼓、玩龙、舞狮等活动。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主要活动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鼓藏节:每十三年举办一次,是苗族最隆重和神秘的祭祖大典,包含进客、祭祖、跳鼓、送鼓等环节。生活习惯苗族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饮食习惯:苗家喜食酸味食品,如酸汤、酸菜、腌酸鱼等。这种饮食习惯与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居住习惯:苗族的房屋通常分为前后两间,前间为堂屋,用于饮食、取暖和待客。婚丧习俗苗族的婚礼和葬礼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婚礼:苗族婚礼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拦门酒,即主人家设置拦门酒以迎接宾客。葬礼:苗族的葬礼习俗也十分独特,通常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纪念逝者。其他习俗苗族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风俗:闹兜阳:围绕尊贤崇德思想,以祭祀风俗、待客迎宾礼节、传统歌舞表演等为载体。踩月亮:黔西北地区的一种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习俗,通过情歌对唱和谈话来表达情感。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展示了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苗族有什么风俗

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其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从生活习惯、节日习惯、婚丧习俗、建筑习惯和服装习惯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苗族人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与大自然相依相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聚族而居,传统房屋多为“五柱四檩”的干栏式吊脚楼,前忌桑树,后忌棕树。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苗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二月二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六月六节等。其中,苗年是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包括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等活动。还有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与食物相关的节日。在婚姻方面,苗族有媒人介绍后男女双方见面并择期订婚,结婚时需三人以上单数迎亲送亲,新娘脚穿线耳草鞋,张伞步行。丧葬习俗中,古时祭莫时宰牛羊,后来改为宰鸡鸭。在黔江地区,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苗族和土家族的婚嫁、丧葬习俗已无多大差异,但仍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特点。苗族的传统房屋为“五柱四檩”结构的干栏式吊脚楼,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又体现了苗族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苗族服饰以五色麻布条壁制为主,男子头包青色或白色布帕,穿蓝色或青色麻布长衫、长裤,腰间扎通带;妇女则穿满襟衣,胸前及袖口要滚边、绣花或数纱,并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间。在节日或喜庆日子仍保留着民族服饰。除了上述习俗外,苗族还有一些独特的待客礼仪和禁忌。例如,“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习俗,用于迎接客人。“踩月亮”活动不仅体现了恋爱自由,而且表现婚姻自主。在宗教信仰上,苗族主要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也有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有独特的节日和礼仪习俗,这些都构成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苗族有哪些风俗

1.开年节:这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在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2.开仓节:黄平县苗族有开仓撮谷的习俗。每年正月第一个土日,由家庭主妇拿一只撮箕,点上一柱香,焚烧几张钱和两个糍粑在仓前祭供,然后打开仓门,撮半斤左右稻谷喂鸡喂鸭。3.端午节龙舟竞渡:居住在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4.二月二节:这是中部(黔东)方言苗族颇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丰富,包括煮鸡蛋、鸭蛋或鹅蛋染色等。5.拦门酒: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习俗,以叭咕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苗家娶亲嫁女时,亲戚朋友上门送礼贺喜,主人家也会设置拦门酒。6.踩月亮:黔西北地区苗族有“踩月亮”活动,体现了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观念。7.斗马节和白龙坡节:融水西北部山区的安太、洞头、四荣、香粉、安陲等乡苗民喜欢斗马。每当苗族欢度传统节日时,都少不了斗马活动。8.婚丧习俗:黔江区内苗族土家族的婚嫁、丧葬习俗已无多大差异,青年男女在传统的节庆、社交活动里相识相爱。丧葬习俗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形式,如唱孝歌、跳丧舞。9.信仰与祭祀:苗族崇拜自然和祖先,崇拜白虎,牛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祭祀时唱傩戏、跳傩舞是苗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10.饮食习俗:苗族主食为大米,有独特的酸汤鱼和油茶等美食。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这些风俗不仅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