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绣球的风俗,绣球的来历意义和作用
有关绣球的风俗目录
有关绣球的风俗

投绣球是一种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男女分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投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壮族民间盛行抛绣球的习俗,从制作到抛绣球的方式、规矩、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上巳日(三月三)男女聚会,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的习俗,这表明抛绣球作为传情达意的方式已有悠久的历史。抛绣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一种表达感情、传递爱意的方式。绣球常用于庆祝佳节与喜事中,其造型常被应用于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雕塑和绘画作品中,有着吉祥喜庆、好事连连的寓意。在广西壮族地区,绣球不仅是定情信物,也是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靖西壮族绣球自明末清初出现以来,已传承了400多年,是靖西壮族人民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手工艺品,也是靖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2013年,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和壮族抛绣球习俗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绣球花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希望、忠贞和团聚,寓意着“团团圆圆”,代表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绣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绣球的来历意义和作用

绣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其来历、意义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历与象征意义绣球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信物与工艺玩具,主要以五彩绣线、丝带、绸缎锦布等纺织用品制成,常用于庆祝佳节与喜事中。在广西壮族地区,绣球更是象征着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投绣球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最早出现于2000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当时用青铜铸制的兵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媒介。在一些地方,姑娘会在特定日子抛出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她的丈夫。绣球文化在广西靖西旧州等地得到了产业化发展,形成了“绣球一条街”,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绣球不仅作为爱情的信物,还被赋予了传递亲情、友情的重要意义。药用价值绣球花(Hydrageamacrophylla)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绣球花的根富含治疗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成分;花和叶中富含抗疟成分,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等疾病。绣球花还具有散瘀止血、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等功效,对跌打损伤、湿疹、疮毒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观赏价值绣球花以其艳丽的花色和丰满的花型,常被栽植于庭院、广场中,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现代公园和风景区,成片栽植的绣球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文化传承与影响绣球不仅是壮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靖西市和旧州的城市印记。绣球文化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经济的牵引,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歌圩中,姑娘们制作精巧的绣球作为工艺品,表达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绣球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吉祥物和爱情信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高雅的观赏价值,同时在壮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