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萧山老人过世风俗,萧山丧事风俗

日期 2024-07-26 参考 共享网站

萧山老人过世风俗目录

萧山老人过世风俗

萧山丧事风俗

萧山扫墓

萧山老人过世风俗

萧山老人过世的风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萧山地区在老人去世后,会立即向亲友报丧。即使亲友已经知道消息,仍需派人前往报丧。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通常包括香、烛、鞭炮、纸钱等祭礼。老人过世后,遗体需设灵堂停放几天,一般灵堂设在“白事馆”,并在此操办丧事。灵堂的设置不仅是为了纪念逝者,也是为了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遗憾和内疚。制作寿枋、寿衣及寿坟,都要拣闰年闰月的好日子进行。灵堂设好后,会算好黄道吉日再去殡仪馆火化。火化后的骨灰入骨灰盒被长子捧着,次子手撑黑伞接回家中,并布置好供桌,摆放遗像、骨灰盒,点长明灯,焚烧纸钱。守灵是在亡者去世后的几天里,家人要守在灵前,以示对亡者的敬意和怀念。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萧山的丧葬习俗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环节,如扶灵、守灵、遗像制作、影音制作、个性化告别等服务。放鞭炮一般是主家办丧事走“仙桥”的环节,时间上没有严格规定。总体来看,萧山老人过世的风俗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伦理规范。这些习俗虽然繁复且劳神伤财,但在当地仍然被广泛遵循和传承。

萧山丧事风俗

萧山丧事风俗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丧葬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送别、告别和安葬。在具体的丧葬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报丧:亲属得知死讯后,需派人前往报丧,无论晴雨,报死者均倒挟雨伞,作为报死的标志。循俗,任何人不得与报死者说话,否则要惹晦气。2.设灵堂:老人过世后,遗体需设灵堂停放几天,一般设在“白事馆”,并在此操办丧事。灵堂的门上和大门上对贴方块白纸,孝子给死者洗面净脚,穿寿衣(一般是5件或7件),白纸遮面、麻皮系足,将遗体移至主房正堂,覆以被单,同时插香焚纸点油灯,孝子大哭一场,进入丧期。3.接煞:根据成法推算接煞日,届期设如丑时死,即以子时接煞。前列道士,后随孝眷,周行停柩之堂及厨,然后至门外,向邑庙之方,行若干步一回,如是六次,名为三转六回头,盖状其临死之恋恋也。中设死者衣服,状为人,设菜以祭。4.守灵:设灵堂期间,亲友前来吊丧,孝子磕孝头表示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5.出殡:出殡时,通常会请乐队弹唱、和尚念经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因噪音污染和消防隐患等问题受到诟病。6.火化与安葬:遗体一般会送往殡仪馆火化,火化后的骨灰或尸体埋葬于墓地。山区也有以石板砌的墓地。近年来,萧山区也在积极推行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反对铺张浪费,并禁止封建迷信的丧葬活动。例如,党湾镇一位乡贤带头将丧事家宴从原计划的80桌减至5桌,并不收花圈、礼金,不吹吹打打。总体而言,萧山的丧葬风俗虽然繁重且根深蒂固,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逐步向文明、节俭的方向发展。

萧山扫墓

根据搜索结果,萧山扫墓主要在清明节期间进行,这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为了应对清明节期间的扫墓高峰,萧山区的东郊陵园、山南陵园等公墓实行了预约制度。市民可以通过关注“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或“杭州本地宝”微信公众号,进入预约系统进行祭扫预约。为了方便市民出行,萧山交投集团公交公司开通了直达东郊公墓的接驳线路。同时,为了保障安全服务,萧山区还实施了错峰出行和文明祭扫的倡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有些地方存在“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这可能会导致部分人选择在特定日期后进行扫墓,从而影响交通流量。因此,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建议市民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错峰出行。萧山扫墓需要提前预约,并且遵循错峰出行和文明祭扫的原则,以确保安全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