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裕固族风俗习惯,裕固族的民族风俗

时间:2024-07-23 来源 网络转载

裕固族风俗习惯目录

裕固族风俗习惯

裕固族的民族风俗

裕固族的特色

裕固族名称的由来

裕固族风俗习惯

裕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涵盖了婚俗、茶礼、节日、服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婚俗裕固族的婚俗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裕固族婚礼仪式繁多而隆重,主要包括求亲订婚、选人请客、娘家宴请、姑娘戴头面、惜别送亲、打尖迎亲、马踏帐房、射箭拜天地、冠戴新郎、看验酒席、酒宴颂歌、新娘打茶、回亲等十几项程序28个礼节,主要程序要进行3天。这些仪式不仅展示了裕固族的传统礼仪,也反映了其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茶礼裕固族以畜牧业为生,兼营狩猎和农业,擅长织造。裕固族的茶俗非常独特,凡家中来客时,即献上酥油茶为来客洗尘,并必先敬茶后敬酒,再吃饭。向客人敬茶时,先由男主人敬,再由女主人敬,并家中所有人按长幼次序轮流为客人敬茶。每次敬茶都必须为双杯,如客人不知当地习俗,只肯喝一杯,主人即会说:“好事成双,您是用双脚进来的,而不是单脚进来的。喝了双杯,才能万事如意。”裕固人通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却喝三次茶。节日春节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节前要包饺子(用作冻饺)、炸油馃子、馓子等,并有祭祖的习俗。节日期间放鞭炮,点酥油灯,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裕固族还有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服饰裕固族的服饰极具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束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已婚妇女戴喇叭形白毡帽子,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大红彩络。裕固族妇女的头面叫“凯门别什”,是一件非常精制而价值昂贵的民间工艺品,用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穿缀而成,共分三条,胸前左右两条,背后一条。饮食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茶、糌粑(裕固语叫“塔勒坎”)和奶皮子、曲拉(一种块粒状奶制品)等乳制品为主。每日通常是三茶一饭,即早晨、中午、下午各喝一次酥油奶茶,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羊肉面片或米饭。其他习俗裕固族还有小孩剃头仪式,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占3个生肖时举行,其仪式场面隆重热烈、气氛活跃,孩子家的亲朋好友均受邀前来参加,并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僧侣来主持。裕固族的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也反映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传承。通过了解和研究裕固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裕固族的民族风俗

裕固族,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人口约1.5万(2005年)。裕固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鄂尔浑河流域游牧的回鹘人中形成。他们自称“尧呼尔”或“两拉玉固尔”,并在1953年正式改名为裕固族,取“富裕巩固”之意。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裕固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反映了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春节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节前要包饺子、炸油馃子、馓子等,并有祭祖的习俗,节日期间还会放鞭炮,点酥油灯,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裕固族还有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中秋节期间,裕固族人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并制作当地特色的奶制品月饼。裕固族的婚俗裕固族的婚俗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裕固族古代语言、民歌、神话传说、谚语故事、传统礼仪等丰富的内容。裕固族婚俗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有自由恋爱。到了婚龄,由男方准备聘礼,明媒正娶,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繁多而隆重,主要有求亲订婚、选人请客、娘家宴请、姑娘戴头面、惜别送亲等环节。裕固族的服饰裕固族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子一般穿高领左襟长袍,戴圆顶卷檐白毡帽或大檐礼帽,在冬季则多戴狐皮帽。已婚妇女戴喇叭形白毡帽子(裕固语叫'拉扎帽'),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装饰物。裕固族的服饰用料主要是羊毛和皮革,手工制作精美,具有牧业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裕固族的生活习俗裕固族的生活习俗也极富情趣和民族特点。他们的饮食以酥油茶、糌粑和奶皮子、曲拉等乳制品为主,每日通常是三茶一饭,即早晨、中午、下午各喝一次。在日常生活中,裕固族禁忌较多,强烈地渗透着宗教文化意识。例如,逢六月、腊月不动土,不做农活,平日不随意挖井掏泉;逢虎、狗、鼠、蛇日不搬帐篷;逢单日不出门办事,认为单日出门不吉利,办事不顺当。小孩剃头仪式小孩剃头仪式是裕固族的一种重要人生礼仪,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占3个生肖时举行。其仪式场面隆重热烈、气氛活跃,孩子家的亲朋好友均受邀前来参加,并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僧侣来主持。结语裕固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无论是传统节日、婚俗、服饰还是生活习俗,裕固族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裕固族的特色

裕固族,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脚下繁衍生息。裕固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以及后来的袁纥和回纥。9世纪中叶,由于内受大雪天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扰,外受黠戛斯族袭击,回鹘汗国崩溃,裕固族部众分途西迁至今甘肃地区。裕固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其服饰尤为引人注目。裕固族的传统装束源自甘州回鹘,无论男女,多穿高领的宽松长袍,束以腰带,男子戴毡帽,已婚妇女则佩戴喇叭形白毡帽子或红缨帽。裕固族女性的头面是服饰中最出彩的部分,色彩明艳富有美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些服饰不仅保护身体,还具有装饰作用,反映了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裕固族的饮食习俗也别具一格。主要以肉食、面食为主,辅以各种奶制品,其中特色的当属酥油炒面茶。在家中来客时,裕固族人会献上酥油茶为来客洗尘,并必先敬茶后敬酒,再吃饭,这体现了裕固族独特的茶俗。裕固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裕固族还保留了丰富的口头文学和语言,这些口述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裕固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表现了裕固族人民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裕固族的传统婚俗也非常独特,包括求混、选婿、许亲、应聘、订婚、踏房、生火、让火、让客、射箭、交新娘、入洞房、回门、串亲等环节,这些都是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近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设立了裕固族刺绣、婚俗、服饰、民歌和织褐子等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并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会、培养工艺传人、开发特色创意产品和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等方式,用活态传习的模式促进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裕固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其独特的服饰、饮食习俗、宗教信仰和传统婚俗等都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裕固族不仅是中国多元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裕固族名称的由来

裕固族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裕固族自称“尧乎尔”或“西喇玉固尔”,这一名称在1953年被正式采用,取其音相近的“裕固”作为族称,并兼取汉语中的“富裕”和“巩固”的意思。裕固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游牧于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9世纪中叶,由于内受大雪天灾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斗,外受黠戛斯族袭击,回鹘汗国崩溃,部众分途西迁。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鹘”。明初,陆续有裕固族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语言使用三种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裕固语(尧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裕固语(恩格尔语),以及汉语。裕固族的服饰文化也具有牧业民族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左大襟长袍,束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已婚妇女则戴喇叭形白毡帽子,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红缨。裕固族的名称不仅反映了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还体现了其对自身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裕固族的名称来源于其祖先的称呼“尧乎尔”,并结合汉语中的“富裕”和“巩固”之意,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