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苗族的风俗忌讳,苗族有哪些忌讳

日期 2024-07-23 07时 来源 用户推荐

苗族的风俗忌讳目录

苗族的风俗忌讳

苗族有哪些忌讳

苗族有什么讲究

苗族日常生活中的禁忌

苗族的风俗忌讳

苗族风俗忌讳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有许多特别的禁忌和习俗,这些禁忌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传统信仰,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一、饮食禁忌1.忌吃羊肉: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并且禁止杀羊、打羊。2.忌拍灰再吃糍粑:在苗族吃糍粑时,不能先拍掉上面的灰尘再吃。3.忌夹鸡头:在苗族人家做客时,切记不要去夹鸡头吃。4.忌吃狗肉:苗族人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二、生活禁忌1.忌用白公鸡送喜庆贺礼:苗家人忌用白公鸡作为喜庆贺礼。2.忌外人随意触动堂屋神龛:外人不得随意触碰苗家的堂屋神龛。3.忌用脚踏火中的铁三角架:火塘中架设的“铁三脚”被尊奉为灶神,不准用脚踩。4.门口插草标:若家中有病人,会在门口插草标,表示外人不宜进入。三、建筑与丧葬禁忌1.房屋台阶数目须为单数:居住的房屋若建台阶,数目须为单数;牲畜圈若建台阶,数目须为双数。2.三年内不能建屋:若老人去世,三年内家中不得建新屋。3.入葬后一个月内不得出卖或借物:入葬后一个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给他人。四、社交与礼仪禁忌1.忌直呼长辈姓名:晚辈见长辈时应言信行敬,尊称之后才可直呼其姓名,否则会受到责骂。2.忌与妇女握手:在某些地区,苗族人忌讳与妇女行握手礼。3.忌坐门槛:不要随便坐在别人家的门槛上,否则被认为不礼貌。五、其他特殊禁忌1.戴孝的人不能进入苗族家中:戴孝的人不宜进入苗族家中,以示对死者的尊重。2.忌跨小孩头顶:在苗族地区,跨过小孩的头顶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会导致孩子长不高。3.忌提及老鼠:在田中工作时,忌提及老鼠,以免引起老鼠前来糟蹋庄稼。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风俗忌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苗族的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交流。

苗族有哪些忌讳

1.饮食方面的忌讳:在苗族人家做客时,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因为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2.社交礼仪方面的忌讳:苗族人最忌讳直呼长辈的姓名,这是因为晚辈见长辈时应该言信行敬,态度雍容,和悦为先,尊称之后才直呼其姓名,否则会被人唾骂,甚至被打耳光。忌与妇女行握手礼。忌坐门槛,传说谁坐了门槛,谁的屁股就会生庖。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3.生活习俗方面的忌讳:忌用白公鸡送喜庆贺礼;忌外人随意触动堂屋神龛;忌用脚踏火中的铁三角架;门口插草标,意为家中有病人,忌外人进家。忌在家里或夜间吹口哨。忌震龙岩(堂屋中央有块盖板岩,下面安放龙的祭品,是龙的栖息之所)。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忌提及老鼠,在田中忌说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4.农事活动方面的忌讳: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5.其他方面的忌讳:忌打张开的伞进别人的家。忌随便踩或者坐别人家的正堂大门槛,传说屁股会生庖。忌产妇生育时外人入室,若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这些禁忌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祖先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爱护。了解并遵守这些禁忌有助于更好地融入苗族社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苗族有什么讲究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起源、语言、服饰、饮食、节日习俗等方面详细探讨苗族的文化特色。一、历史起源苗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其先民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根据苗族简史记载,苗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蚩尤被认为是苗族的始祖,传说中蚩尤九黎部落在涿鹿之战后南迁,形成了今天的苗族。二、语言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三大方言: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苗族语言不仅在语音上有所差异,而且在构词方面也各具特色。三、服饰苗族的服饰文化极为丰富,尤其是女装,色彩鲜艳,装饰精美。女装分为便装和盛装两种类型,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而盛装则用于重要场合或节日。苗族妇女的盛装包括头饰、耳环、项链等银饰,这些银饰工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四、饮食苗族的饮食以酸辣为主,常见的传统食品有酸汤鱼和油茶。油茶不仅是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饭前饭后的常饮。苗族人还喜欢自制四角粽子,并在端午节期间食用。五、节日习俗苗族的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隆重的是苗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苗年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祖敬神、歌舞表演等活动,庆祝五谷丰收和平安幸福。芦笙节也是苗族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跳苗族舞蹈、吃苗族美食、赏花灯等。六、宗教信仰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和祖先。他们的宗教仪式繁杂多样,包括祭祀活动、驱鬼祈福等。巫师在这些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主持各种宗教仪式和驱鬼祈福活动。七、社会制度苗族的社会制度较为复杂,历史上曾经历过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新中国成立前,苗族实行鼓社制,由共同源于一个男性祖先的人们组成集团,一般由同宗的一个或数个自然村寨组成。结语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历史起源、语言、服饰、饮食到节日习俗和社会制度,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反映了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创造力。通过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苗族日常生活中的禁忌

1.饮食禁忌:在苗家做客时,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和鸡肝吃,因为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而鸡肝、鸡杂要敬给老年妇女。鸡腿则留给小孩,表示对他们的关爱。忌在屋里煮蛇肉和吃蛇肉。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2.生活习俗禁忌:苗家人忌用白公鸡送喜庆贺礼;忌外人随意触动堂屋神龛;忌用脚踏火中的铁三角架;门口插草标,意为家中有病人,忌外人进家。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不要打张开的伞进别人的家;不要随便踩或者坐别人家的正堂大门槛。3.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4.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5.其他禁忌:妇女生产时,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这些禁忌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尊重。了解并遵守这些禁忌,是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