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白族下葬风俗,白族的葬礼

时间: 2024-07-19 21:21:35 参考 共享网站

白族下葬风俗目录

白族下葬风俗

白族的葬礼

白族的丧葬

白族土葬

白族下葬风俗

白族丧葬风俗白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丧葬习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白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尊重,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宗教和社会信息。一、丧前准备当白族人得知家中有人去世时,会迅速通知亲朋好友,并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果死者是女性或入赘的人,则需要等待女方家庭来人验证后才能选时辰入棺。入棺后,通常要在家中停柩数日,供孝子和亲友凭吊,并摆酒席宴请前来吊唁的亲友。二、临终仪式在老人寿终正寝之后,家人会为其举行隆重的装棺守灵仪式。儿女们要昼夜守灵,并请亲友前来奠祭。这一过程中,家人还会请专门的丧葬队伍来处理后事,包括道士、和尚和音乐队等,他们会在丧家进行诵经、做法事等活动,为死者祈福。三、出殡与安葬出殡时,街坊邻友会帮助抬棺,并为死者念经引路。整个过程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尊重。动土挖墓坑前,用鸡蛋和鸭蛋各一安龙献土,下葬要看时辰,一般是在太阳当顶的时候放棺入坑,同时鸣放鞭炮并高喊“大发大旺”。四、葬后习俗葬礼结束后,白族人会继续一系列的后续活动。例如,在坟墓上垒土成坟状,有时还会绕棺跳舞、唱挽歌等。为了纪念逝者,家属还会设宴招待前来凭吊的宾客,并支付吹鼓手及念经超度亡灵的费用和抬棺人员的烟及食品。五、特殊仪式在白族的丧葬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如“绕棺”、“招魂”等。这些仪式旨在安抚亡灵,使其灵魂得到安息。有些地方还会进行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在中堂挂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后再用笋叶做一口小棺送出。结语白族的丧葬风俗不仅是对其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白族人民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理解。通过这些繁复而庄重的仪式,白族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

白族的葬礼

一、丧前准备1.通知亲朋好友:人死后,必须迅速通知亲朋好友,并在死者是女性或入赘者的情况下,等待后家来人验证后才能选时辰入棺。2.停柩守灵:入棺后要在家停柩数日,供孝子、亲友凭吊,并摆酒席宴请亲友。期间要超度亡灵,请人看坟冢。二、临终仪式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时,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2.接气:在老人病危时,子孙都要尽心尽力为其准备寿衣、寿房等送终用品,让老人活着就放心,这是儿女有孝心的表现。三、葬礼仪式1.出殡:出殡前要唱戏(即清唱)或吹吹腔,内容多为悼念死者的戏文。亲朋好友来哭吊,有的以哭来唱自己与亡者的关系、亡者的恩德,自己对亡者的怀念。2.散花、守灵、堂祭:这些环节也是葬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四、葬后习俗1.路祭:出殡路上还要进行几项礼仪,如“喧啦哩勒”,以示对逝者的最后敬意。2.安葬:最终将逝者安葬于事先选定的墓地。整个过程通常比较隆重,体现了白族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灵魂的重视。五、丧葬禁忌1.火葬与土葬:白族的丧葬习俗经历了由土葬到火葬,又回到土葬的变迁。元代以前因受佛教密宗影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逐渐改为土葬。2.禁忌事项:在丧葬过程中有许多禁忌事项,如不能随意触碰尸体,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免影响逝者的灵魂归宿。六、文化价值白族的丧葬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达,更是对白族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团结的重要体现。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程序,教育了孝子和群众,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白族的葬礼风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这种独特的丧葬习俗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纪念。

白族的丧葬

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白族的丧葬习俗深受其文化、宗教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丧葬风俗。本文将详细介绍白族的丧葬风俗,包括丧前准备、临终仪式、葬礼仪式、葬后习俗等方面。一、丧前准备1.通知亲朋好友:人死后,首先要急速通知亲朋好友,尤其是对于女性或入赘的人,需要等待后家来人验证后才能选时辰入棺。2.准备寿衣和寿房:以大理为例,白族老人一般过了50岁,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子女都要事先为其准备好寿房、寿衣等送终用品,这是儿女有孝心的表现。二、临终仪式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后,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并要摆酒席宴请前来吊唁的亲友。2.点主仪式:出殡前夕,还要举行“点主”仪式,由死者直系血亲中最小一代的大儿子捧着死者的灵牌,端坐在灵前,其余孝子包括捧灵者长辈都要跪在灵牌前磕头。三、葬礼仪式1.送终:这是整个丧葬过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接气、抬龙、踩龙等仪式。2.守灵:在家中设灵堂,亲友不断前来吊唁并进行奠祭。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3.出殡:出殡前一般有出帛、诵读韵律严整的白语家祭文等仪式,有的还要“祭方向”,为死者开道。4.安葬:安葬之前有许多禁忌和程序必须严守,否则不吉。例如,在一些地方,如果犯重丧,则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然后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最后埋在路上。四、葬后习俗1.守孝:安葬之后,家属要继续守孝一段时间,期间要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纪念逝者。2.吊唁:亲友继续前来吊唁,并参与各种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也是为了安慰生者。结语白族的丧葬习俗虽然经历了由土葬到火葬,再回到土葬的变迁,但其主要仪式已程式化。无论是装棺守灵还是出殡安葬,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白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展示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白族土葬

白族的土葬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丧葬仪式经历了由土葬到火葬,再回到土葬的变迁过程。在明朝之前,怒江、贵州和湖南等地的白族普遍实行火葬,即用火焚烧尸体,然后将烧剩的骨头放入罐内再埋于墓地。这种习俗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在元代以前盛行于白族地区。随着明朝的到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白族逐渐改为土葬。现代白族的土葬仪式一般分为几个阶段:送终、入殓、守灵、出殡和安葬。具体来说:1.送终:这是准备阶段,通常包括为逝者准备好寿房、寿衣等送终用品,以确保老人在世时就感到放心。2.入殓:如果死者是男子,死后即可进行装殓;而女子则需等待娘家人亲临之后才能进行装殓。装殓过程中,会为死者洗尸、理发、梳头、整容、修剪指(趾)甲,并穿戴寿衣,蒙盖脸布,有的地方还会用红布将死者从头到脚裹好。3.守灵:儿女要昼夜守灵,同时请道士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在这一期间,家人会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4.出殡:出殡时,街坊邻友自带抬具帮助抬棺。为死者念经引路,孝男拄拐哭丧棒走在棺前,孝女走在棺后。到达绕棺处后,摆在高凳上,由念经先生举行绕棺仪式。有的地方还会举行“背棺”仪式,即孝男跪在桥上,棺从身上抬过。5.安葬:最后一步是将棺材放入墓穴中,并进行封棺和下葬。整个过程庄重而隆重,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大理地区的白族在丧事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例如,逝者去世后由族长主持主要丧事,根据逝者生前的经济情况和身份地位决定丧事规模。出殡前一般会诵读白语家祭文等,有的还要祭方向,为逝者开道。白族的土葬习俗不仅反映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展示了白族人民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些习俗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家族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