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过年的风俗,建瓯过年风俗手抄报
建瓯过年的风俗目录
建瓯过年的风俗

建瓯过年的风俗 送灶王爷(公)在建瓯,腊月廿四傍晚是送灶王爷的重要时刻。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以此来送东厨灶君上天“奏善事”。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吃饺子建瓯人在春节期间有吃饺子的传统。除夕夜通常吃肉馅的饺子,而大年初一则以素馅为主。这些饺子要求皮薄馅多,捏得严实,不能煮烂。还有各种肉类搭配的鸳鸯饺子以及百味杂陈的“饺子宴”。 送四色礼品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建瓯有一种特别的风俗——“送四色”。即在头一年过年前夕,男家需要向岳家送去膀蹄、公鸡、活鱼、板鸭等四种礼品,而岳家则需回赠过年的“果仔”,包括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 贴春联与放烟火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并在正月初一放烟火。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祭拜年娘除夕之夜,建瓯人会供奉年娘神像,并在正月初一进行祭拜。这种习俗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尊重与信仰。 舞龙舞狮与赛年画春节期间,建瓯还会举办舞龙舞狮表演和赛年画等活动。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建瓯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压岁钱与拜年给长辈压岁钱是建瓯过年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年轻人也会挨家挨户地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怀。 春节游园会为了迎接春节,建瓯市会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新春游园会。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传统艺术表演,品尝南平各类传统美食,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活动元宵节期间,建瓯市瓯宁街道等地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猜灯谜、剪窗花、品汤圆等,让居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通过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建瓯人不仅传承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建瓯过年风俗手抄报

建瓯过年风俗手抄报 送灶王爷(公)在腊月廿四傍晚,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以此来送东厨灶君上天“奏善事”。从腊月二十起,平常人家多在每日夜晚熬饴糖,配制年果糕点,如花生糖、麻仔糕、糖豆、酥粿脯等。 接春按照历书所算的时刻,在家中备香案,烧香点烛,放鞭炮。用红纸条封冬笋、大白菜等各一棵,并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此俗在郊区和农村尤为盛行。 挑幡表演建瓯的挑幡艺术是古老的地方传统民俗。挑幡制作工艺上有独特的风格,要求选用一根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外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表演者用单手竖托长竿,屏息运气进行表演,这项民俗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舞龙贺新年随着新春佳节的到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舞龙表演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热闹上演,为市民和游客们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种传统的舞龙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展示了建瓯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元宵节花灯晚会每逢春节特别是元宵佳节,当地民间大多要举办群众性的花灯晚会。上世纪50年代后,各机关、商店门前都悬挂彩灯,并开展赏花灯、猜灯谜竞赛评比活动。其中灯谜会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建瓯方言“估对子”。 送长辈压岁钱每年过年时给长辈一些钱,同样也要给建瓯的岳父母一些。第一次收下时,岳父岳母会感到非常高兴。这种习俗体现了建瓯人之间的亲情和尊重。通过这些独特的过年风俗,建瓯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精髓,同时也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建瓯文化的绝佳机会。
建瓯过年风俗作文

建瓯过年风俗 送灶王爷(公)在农历腊月廿四傍晚,家家户户备好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将东厨灶君“上天奏善事”。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家庭幸福的祈愿。 吃糕粿建瓯民间特有的一种过年风俗是“吃糕粿”。从腊月二十日起,家家户户忙于掸尘、蒸糕、置办年货。特别是舂白粿和蒸年糕,这些美食不仅丰富了节日的餐桌,也象征着来年的甜蜜与丰收。 拜年正月初二拜年是建瓯民间的一种重要风俗。小辈先向长辈问候祝贺,奉上冰糖红枣茶。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不仅传递了亲情和祝福,还保留了早年儿童叩拜的习惯。 叉龙灯春节期间,建瓯人喜欢舞龙灯,这是当地的游乐活动之一。建瓯龙灯制作精细,龙头用色纸或娟彩扎制,龙身以竹蔑为骨架,上面覆盖绘有鳞甲的纱布,内燃油囊,龙尾则扎上一束大铁树叶,极具地方特色。 吃避岁暝除夕夜,家家户户大放鞭炮,迎接东厨灶君“下凡保平安”,合家团聚。首先进行祭神分岁仪式,祭品包括年糕、白粿、豆腐等素食和茶酒。这一习俗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挑幡建瓯地区的挑幡习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因其高大的幡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称为“中华一绝”。挑幡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展示地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 分岁酒从腊月十六日后开始,建瓯人会陆续设宴请客,称为“分岁酒”。这是闽北商铺、作坊的独特习俗,通过这种方式慰问员工,并确定新年的雇佣关系。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商家对员工的关怀,也促进了社会和谐。 逛古街每年春节期间,建瓯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庙会。例如,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建瓯古城新春游园会暨首届国风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慈善慰问春节期间,建瓯市还会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春节慰问活动,对象包括残疾人、孤儿、80岁以上老人及其他困难群众。这些活动不仅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也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29]]。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建瓯人不仅庆祝了传统节日,也展现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建瓯过年风俗的由来

建瓯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建瓯春节的历史渊源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春节期间,这里的居民会进行一系列传统活动和仪式,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从农历腊月二十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于除尘擦洗、春粿蒸糕、置办年货等准备工作。 送灶王爷(公)在腊月廿四傍晚,建瓯人会备好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将“灶神公”送上天去“奏善事”。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灶神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人们还会供奉年糕、白粿、豆腐、麦芽糖、糕饼等素食和茶酒,表达对神明的敬意。 吃糕粿的传统建瓯人在临近过年时,特别注重制作各种糕粿,如花生糖、麻仔糕、糖豆、酥粿脯等。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地方特色。其中,舂白粿和蒸年糕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这些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挑幡表演建瓯的挑幡习俗被称为“中华一绝”,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这项民俗活动源于明末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省后,将士们将军旗捆在竹竿上挥舞,以此纪念英烈。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演化成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中展示。 舞龙舞狮与民俗活动春节期间,建瓯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灯、打狮等。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还会举办新春游园会和国风文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元宵节的庆祝方式除了春节,建瓯的元宵节同样热闹非凡。当地民间会举办花灯晚会、猜灯谜竞赛等活动,其中最大的特色是使用建瓯方言进行“估对子”。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代变迁中的传统保留尽管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但建瓯的传统习俗依然得以保留和传承。例如,在婚俗中虽然一些繁琐的环节已简化,但尊师重教的风俗依旧被广泛弘扬。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建瓯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建瓯的春节习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