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丧葬风俗,满族的丧葬民俗
满族的丧葬风俗目录
满族的丧葬风俗

满族丧葬风俗 送终与停尸满族的丧葬习俗主要包括送终、停尸、报孝、带孝、挂幡、拉褡裢、入殓、出殡、烧饭等阶段。在老人去世后,子女会为老人上山砍木头,准备棺材,俗称“旗材”。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头朝西,脚朝东,并在死者嘴里放一个铜大钱或硬币,称为“含殓”。 报庙与烧饭满族丧葬中还有报庙的习俗,家人和亲朋在阴阳先生带领下,去土地庙(或城隍庙)报告死者去世的消息,同时奏乐并烧些“盘缠”。过去,满族宗教有家庙,庙内藏有家谱书,人死后不放在炕上,而是立即在炕下架三块木版,将尸体头朝西放在上面,然后是报丧。 入殓与出殡入殓是指给尸体穿入棺的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进行。出殡时必择单日,说双日出殡意味死双人,不吉。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 服丧与下葬满族的服丧时间一百天,较之汉族服丧时间短。满族主要以土葬为主,但对横死的人如上吊、车祸、淹死、痨病(肺结核)死的,则必须火化。在清朝时期,满族人不能死在陵区营房内,因为陵区是帝王陵寝重地,作为陵寝机构服务的官员和兵弁是没有资格死在陵区的。 其他仪式满族丧葬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如辞灵仪式,主要亲友跪在灵前向焚纸盆中奠三盅酒,司仪人念词、插香。满族还有以剪发代替人殉的习俗,清初流行着以人殉葬的习俗,顺治后期废除人殉的习俗之后,满族是以剪发来取代它的。通过这些详细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出满族丧葬风俗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满族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满族的丧葬民俗

满族丧葬习俗概述满族的丧葬习俗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满族人认为死者的住房应与生者住房一样,也应当起脊。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会为老人上山砍木头,准备果松(红松)制作的棺材,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都不备材,人死后直接到棺材铺购买。停灵仪式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要头朝西,脚朝东。死者的嘴里要放一个铜大钱,或者硬币,叫“含殓”。要停灵三天。出殡与下葬满人出殡必择单日,说双日出殡意味死双人,不吉。出殡一早,要派人到祖坟地“打井子”,先由外姓人把锹土取出放在一边,准备下葬时使用。烧饭仪式满族丧葬中有所谓“烧饭”之礼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沈阳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有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报庙习俗家人和亲朋,在阴阳先生带领下,去土地庙(或城隍庙)报告死者去世的消息。去时要奏乐,并烧些“盘缠”。男性要烧纸扎的红马或白马,女性要烧黄牛和公鸡。服丧与哀悼在服丧期间,死者的家族、亲属为表示哀悼死者而要穿丧服。男子腰系白布带,妇女戴包头,孝子也戴包头,白布宽30多厘米,折一端缝联而成。辞灵仪式辞灵仪式是满族丧葬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亲友跪在灵前向焚纸盆中奠三盅酒,司仪人念词、插香。灵柩前有摔丧,以红色布料包裹的物品象征性地摔碎。满族的丧葬习俗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的怀念。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许多人所传承和遵守。
满族丧葬过程

满族丧葬过程备材阶段在满族的丧葬习俗中,备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会为老人上山砍木头,一般是果松(红松),请木匠做两口鞑子荷包(棺材)准备着,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都不备材,人死后,直接到棺材铺购买。报庙与挂幡满族丧葬中有报庙的习俗,家人和亲朋在阴阳先生带领下,去土地庙(或城隍庙)报告死者去世的消息。去时要奏乐,并烧些“盘缠”。男性要烧纸扎的红马或白马,女性要烧黄牛和公鸡。满族人家死人成殓后,在院内要挂红色幡旗,有一尺多宽,一丈多长,挂在院内西边一根两丈多高的木头杆子上,满族人认为幡是死者的灵魂。出殡与下葬满人出殡必择单日,说双日出殡意味死双人,不吉。出殡一早,要派人到祖坟地“打井子”,先由外姓人把锹土取出放在一边,准备下葬时使用。满族的棺材形状与其他民族不同,棺材盖是起脊式的,俗称“旗材”。棺材里铺褥子,还铺树枝干柴,这是昔日火葬习俗的遗风。烧饭与祭奠满族丧葬中有所谓“烧饭”之礼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沈阳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有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每至清明,家人和子女要上坟祭奠,丧葬多为火葬后,祭奠亲人仪式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传统。入土为安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满族的丧葬习俗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满族丧事有什么讲究

满族丧事的讲究丧葬仪式的准备在满族的丧葬仪式中,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家中会为即将去世的老人准备寿衣和棺材。寿衣通常会根据老人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不同的款式和材料,而棺材则被称为“旗材”或“满材”,形状类似小房子,颜色一般为土红色,并且两边画有山水云纹等图案。灵棚的搭建在丧事期间,满族人会在院内搭建灵棚,用于停放遗体并进行后续的仪式活动。灵棚的搭建不仅是为了纪念逝者,也是为了方便亲友前来吊唁。送终与接气当老人临终时,子女们需要守在身边,尤其是长子,时刻不离,直到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一过程称为“送终”或“接气”。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家族责任的一种体现。入殓与出殡入殓是指将逝者放入棺材的过程,通常由家族成员亲自完成。出殡则是将棺材抬出家门,前往墓地安葬。在出殡前一天晚上,会有“辞灵仪式”,亲友跪在灵前向焚纸盆中奠三盅酒,司仪人念词、插香。丧葬宴席满族人在办丧事时,也会安排丰盛的宴席。宴席的规模和档次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上等人家讲究燕菜席、鱼翅席;中等户则有海参席、鸡鸭席;一般人家多为“六六席”、“八八席”等。宴席上如果有酒,则称为“酒席”,如果有果子,则称为“果子席”。烧饭与祭奠满族丧葬中有“烧饭”的习俗,即把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一同焚化,以寄托哀思。这种做法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得到安息。丧服与佩戴引魂幡在丧事期间,孝子需要穿着白色的丧服,忌讳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来送殡的亲友会抢夺引魂幡布,据说这布能避邪,可给小孩儿做衣服。满族丧葬习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礼仪,也有现代的影响。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满族人的文化传承,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