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丧葬风俗,陕西葬礼风俗讲究
陕西丧葬风俗目录
陕西丧葬风俗

陕西丧葬风俗概述
陕西的丧葬习俗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关系。
初丧、入殓、成服
当老人病危时,男请户族及舅家探视,女请娘家探视。病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大都希望同儿女见面,作最后告别,以便吩咐后事。在为死者换寿衣时,还要看他临终遗的是大便还是小便,若是前者,便认为子孙福厚,若是后者,则认为子孙福薄。
起丧、压丧、路祭、谢纸
起灵时要奏哀乐,孝子在灵前烧纸,跪着哭请灵柩出门,这一仪式叫“起丧”或“出殡”。起丧时还要鸣放鞭炮,按照阴阳先生看好的时辰,先把灵柩移到门外,安放在棺罩内。葬后从坟地返回,以酒席招待亲友乡邻,名为“谢孝”或“谢客”。
烧七与回煞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还有一个“回煞”的仪式,意在驱除亡魂的不洁之气。
点主礼与打怕
点主礼是陕西丧葬习俗中极为严肃、隆重的一项仪礼,孝子在葬前数日,就要手持红帖,跪请当地名流作“点主”。打怕是整个丧葬过程结束之后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在关中西部也称“点炕”,其它也有称“点灯”。是对已故亲人葬埋后的前三天晚上,由儿子及其门侄来共同完成的丧葬礼仪。
百日守灵尽孝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这种习俗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荣誉的维护。
地方特色与差异
陕西各地的丧葬习俗各有特色。例如,关中有“八碗一品”、“十三花碟子”席;陕北有“四碗”、“五簋”、“八盘子”等讲究;陕南有“八盘八品”、“十全花”席等名称。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的丧葬文化,也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陕西的丧葬习俗不仅是对逝者的告别和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这些习俗,人们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命的尊重。
陕西葬礼风俗讲究

陕西丧葬习俗概述陕西的丧葬习俗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遵循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古训。丧葬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敬意,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和教育。初丧、入殓、成服当老人病危时,男请户族及舅家探视,女请娘家探视。病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大都希望同儿女见面,作最后告别,以便吩咐后事。入殓前,要用特殊的纸将棺材内部四面擦拭干净,并用黑布缝成的口袋装起死者咽气后的灰。报丧与守灵入殓等仪式安排妥当后,孝子会向亲朋好友报丧。娘舅家报丧完毕,还要给村里人报丧,意在央求村里人前来帮忙料理后事。孝子守灵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亡灵前不能离人,如果有人祭奠,孝男必须在场跪灵。出殡与下葬出殡的前一晚,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所有的亲戚、本家都要来献供祭奠,孝子也要举行三献礼,谓之家祭,俗称献饭,意为给死者饯行。关中和陕北的人死至埋葬,一般在家停柩5~7天,如遇暑天尸体不好存放,也有提前埋葬的情况。谢孝与宴席葬后从坟地返回,以酒席招待亲友乡邻,名为“谢孝”或“谢客”。关中有“八碗一品”、或“十三花碟子”席;陕北有“四碗”、“五簋”、“八盘子”等讲究;陕南有“八盘八品”、或“十全花”席等名称。烧七与祭奠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还有百日守灵尽孝的传统,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墓葬与祭祀陕西的墓葬制度多样,建国以来,政府规定国家公务人员一律实行火葬,但农村仍然沿袭传统的土葬办法。墓葬时,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并供放鲜果等。通过这些详细的丧葬习俗,可以看出陕西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和态度。
陕西殡葬风俗

起丧、压丧、路祭、谢纸,感受陕西人的传统葬礼——出殡陕西的“下葬”也叫“埋人”,在关中和陕北的许多地方,起灵的时辰都安排在凌晨,也即要赶在东方微明至太阳出来是下葬,忌棺材见到太阳。而韩城及陕南的许多地方,多是午后起灵。初丧、入殓、成服当老人病危时,男请户族及舅家探视,女请娘家探视。病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大都希望同儿女见面,作最后袂别,以便吩咐后事,如事业的继承、财产的处理、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停尸与灵床人咽气之后,从炕上抬到搭设的灵床(板铺)上。灵床的高度,依死者年纪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炕沿,民间谓之“死人再大也不能压过活人”。尸体的停放方向,一般是头西脚东,直身仰卧,脸上盖白布或。祭祀活动与献供出殡的前一领先,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所有的亲戚、本家都要来献供祭奠,孝子也要举行三献礼,谓之家祭,俗称献饭,意为给死者饯行。抬灵与丧盆出殡抬棺。按规矩棺材须由人肩抬步行,不用车拉,“孝子”要将“丧盆”摔碎。丧盆是棺前放置的供家人及亲友烧纸祭祀的瓦盆。守孝与纪念逝者安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进行纪念活动。例如澄城有七日纸、百日祭、周年祭、过三年等规矩。现代改革与传统变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入,火葬取代土葬、简化葬礼仪式成为历史的必然。虽然传统的葬礼仪式在慢慢消失,但这些习俗依然深深影响着陕西人民的生活[[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