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风俗琐谈,泉州风俗活动
泉州风俗琐谈目录
泉州风俗琐谈

泉州风俗琐谈
泉州独特的民俗方言、节日、嫁娶、饮食、丧葬以及服饰文化
泉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还有随着泉州市各区人民生活习惯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二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三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六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
嫁娶文化
现代泉州结婚习俗包括新娘新郎“上头”、哭缘、挑花担、跨米筛火炉去邪、新娘撑红伞“进男方家房”、敬双亲“乌糖茶”、洞房饮“合欢茶”、探房等。现代泉州市结婚流程则包括探家风→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找日子,送日头→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端午节风俗
泉州端午节有煎堆补天、水上捉鸭等独特风俗。煎堆是用米粉或面和物在油内煎制而成,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水上捉鸭则是每年端午节下午在晋江安海举行的活动,参赛者必须走到末端打开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
元宵节习俗
泉州闹元宵习俗是一项全民性活动,届时满城出动,人流如织,一派兴旺热闹景象。元宵节期间,泉州东西街至钟楼一带从正月初三起就开始结鳌山、搭灯棚、办灯展为大闹元宵造势。而到了元宵佳节,整个泉州市区光明灿烂,如同灯的世界。
祭祖民俗
泉州祭祖民俗形式多样,有自中原传承的宗教规仪,也有基于本地文化生态形成的习俗。按范围分,有族祭和家祭;按地点分,有墓祭和庙祭;按时间分,有年节祭和择日祭;按仪式分,又有追思祖德和超度先人两种。
民间信仰与文化娱乐
泉州民间信仰庞杂繁多,涉及面广。它在生产生活、岁时节令、婚庆丧葬、民间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皆有自己独特的风情。这些风俗是古闽越风俗、中原风俗及海外风俗长期交合而成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泉州的风俗文化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这些风俗文化不仅是泉州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
泉州风俗活动

泉州元宵节的热闹庆典泉州元宵节,作为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民俗活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元宵节期间,泉州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猜灯谜、踩街等文艺表演。其中,踩街活动尤为引人注目,古称“妆人”,涵盖了民间民俗表演阵头、花灯、彩车、南少林武术等多种形式。海神巡境与古街风情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桥头和古街里,元宵节期间同样热闹非凡。特别是“海神巡境”民俗活动,独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洛阳古街的独特风情也为元宵节增添了不少色彩。迎神赛会的历史传承泉州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化妆游街的盛况已经非常普遍。如今,泉州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大型的民俗踩街活动,展示泉州丰富的非遗文化。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近年来,泉州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例如,在2024年春节期间,泉州重启了大型民俗踩街活动,吸引了超过30万游客和市民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泉州的历史文化,也增强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多元文化的融合展示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在元宵节期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无论是传统的灯会、文艺踩街,还是现代的文化节庆,泉州都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关注。泉州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闽南文化的绝佳机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福建省泉州市的风俗

泉州的元宵节习俗泉州的元宵节被称为“闹元宵”,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一天,城乡各地张灯结彩,花灯展览、文艺踩街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泉州的元宵节不仅有猜灯谜、妆人等文艺活动,还有南少林武术表演和各种民间民俗表演阵头。泉州的冬至节俗泉州人将冬至视为接近新年的节日,称之为“冬至小年兜”。冬至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制作“冬节丸”,并在节日前夕搓丸,这是泉州特有的冬至食品。泉州的冬至节虽然隆重程度稍逊于新年,但其庆祝方式依然丰富多彩。泉州的传统节日泉州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和冬至等。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保留了中原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例如,泉州的端午节保留了挂“五瑞”、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泉州的中秋节习俗泉州的中秋节别具一格,充满了诗情画意。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在中秋之夜拜月娘妈是一种重要的习俗。妇女们会在庭院天井中摆香案,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祈求平安和幸福。泉州的婚嫁习俗泉州的婚嫁习俗同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蟳埔女的婚嫁习俗,特别是“半夜出嫁”的传统。泉州还有妈祖巡香的祭祀仪式,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闽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泉州人民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之情。泉州的祭祖习俗泉州的祭祖习俗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的延续,也是维系家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泉州的祭祖形式多样,既有自中原传承的宗教规仪,也有基于本地文化生态形成的习俗。每年清明节期间,泉州各地都会举行扫墓烧纸钱等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泉州的民俗活动泉州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涵盖了传统节日、民间庆典和迎神赛会等多个方面。例如,春节期间的街头文艺展演、元宵节的花灯展览和踩街活动等,都是泉州人民欢庆佳节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泉州的建筑文化泉州的建筑文化同样令人称奇。红砖古厝是泉州特色的建筑之一,鲜红的墙面、飞翘的燕尾屋脊及精美的雕塑、剪粘、彩绘等装饰艺术,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大亮点。如今,古城内的街巷综合提升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29]]。
泉州的风俗传统文化

泉州的历史文化沿革泉州,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无数文化的交融与传承。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到现代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民间信仰丰富。泉州现存多处宋元造像,闽南建筑瑰宝参山“四落大厝”,以及古船古街等,都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泉州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泉州的民俗文化古朴而独特,融合了传统和地方习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还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鲤城关帝文化节等。元宵节期间,泉州人会挂花灯、猜灯谜、踩街表演,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泉州的饮食与服饰文化泉州的饮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闽南美食。端午节时,泉州人会包粽子、挂香袋、赛龙舟,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泉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服饰方面,泉州人喜欢穿着传统的闽南服饰,如旗袍、汉服等,这些服饰不仅美观大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泉州的戏曲与民间舞蹈泉州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南音、北管、提线木偶、梨园戏等都是当地的代表性戏曲形式。南音被誉为“音乐活化石”,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还有多种民间舞蹈,如拍胸舞、狮子舞、龙舞、花鼓灯等,这些舞蹈展示了泉州人民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泉州的宗教信仰与建筑泉州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城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生。泉州清净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泉州还有许多精美的寺庙和古厝,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追求。泉州的文化遗产与保护泉州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5项、“非遗”名录36项、文保单位44处。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泉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泉州市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弘扬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节日庆典,还是丰富的戏曲表演,亦或是精美的宗教建筑,都让泉州这座古城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与光彩[[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