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风俗,回族传统风俗
中国回族风俗目录
中国回族风俗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麦赛海袜、准白、礼拜帽、盖头等。坎肩的原料为布、绸、绢、麻等,有夹、棉、单等多种,冬夏均可穿用,可作内衣,也可作外衣,便于挽袖子洗小净、干活,且不易受凉。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回族妇女常戴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回族饮食
回族人有着独特的清真饮食习惯,他们禁食猪肉和酒精,注重食物的清洁和卫生。他们喜欢食用羊肉、牛肉和禽类,还有一些特色的面食和糕点。回族日食三餐,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也吃其他杂粮。饭食品种多为面条、馒头、包子、烙饼、水饺、干饭、稀饭;还有烧锅。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
回族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节和登霄节。其中,开斋节是回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成人男女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俗称主麻日)举行大团拜,然后各自到坟地为祖先举行祈祷。在斋月期间,每日晚和开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需进行礼拜。
回族风俗
回族的风俗习惯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饮食、服饰、婚姻和丧葬等。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回族实行土葬,葬礼从简,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回族传统风俗

回族传统风俗 饮食习俗回族的饮食习俗有着严格的宗教禁忌,主要食用牛、羊、驼等反刍类食草动物的肉,而忌讳猪肉、狗肉、马肉、驴肉以及凶禽猛兽的肉。在饮食方面,面食是回族人的主食,常见的有馒头、烙饼和馕。回族人还特别注重饮食卫生,每日必须进行小净(洗漱),每周进行大净(沐浴)。 服饰习俗回族的服饰风格主要体现在头饰上。男性一般戴无沿小帽,俗称“小白帽”,颜色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女性则通常佩戴盖头,盖头的形式多样,有的边上有六角和四角的设计。回族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装饰内容丰富,少女和媳妇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等。 宗教习俗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每天都要做礼拜,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规定。回族的重要宗教节日包括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开斋节是每年伊斯兰历9月斋戒月结束后的第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炸油香、馓子等食品来庆祝。古尔邦节则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对安拉的忠诚而设立的节日,穆斯林会在这一天宰牲献祭。圣纪节是为了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而设立的节日。 婚嫁习俗回族的婚嫁习俗讲究“教门”,严禁与非教徒通婚。婚礼过程一般包括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程序。娶亲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礼外,还要送上几十个用彩纸包裹的礼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干、枣子等。 丧葬习俗回族的丧葬习俗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穆斯林去世后,通常会在清真寺举行简单的葬礼,并且要求尽快埋葬,以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在丧葬过程中,家属会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进行祈祷和诵经,确保亡者能够顺利进入天堂。 节日庆祝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开斋节是每年伊斯兰历9月斋戒月结束后的第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炸油香、馓子等食品来庆祝。古尔邦节则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对安拉的忠诚而设立的节日,穆斯林会在这一天宰牲献祭。圣纪节是为了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而设立的节日。通过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回族人民不仅传承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