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族的结婚风俗,壮族黑衣壮
黑衣壮族的结婚风俗目录
黑衣壮族的结婚风俗

壮族婚姻习俗概述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过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办,早婚现象很普遍,一般十三、四岁即由父母包办订婚。
定亲仪式
在定亲阶段,男方家长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庭提亲,并商议婚礼事宜。订婚时,男方通过媒人将奶银钱、酒菜及孝敬女方父母的衣服和给姑娘置办的衣服、首饰送到女家。
迎亲仪式
新娘出嫁日要穿黑衣黑裤,不管晴雨天均撑黑布伞,以示正统和喜庆。新郎的迎亲队伍则由媒人公(婆)、新郎、接亲娘,跟着是抬礼杠的小伙,后有壮族八音队和抬彩礼。
成亲仪式
成亲时,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婚服,如青色或红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裙子。新娘还会佩戴银饰和红珠子。整个仪式上频频响起的是传统的壮族良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回门仪式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门,即新婚夫妇回到新娘家中拜访亲友。这一环节不仅是对新娘家庭的感恩,也是对婚姻生活的祝福。
哭嫁文化
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儿的无奈。
婚俗特色
壮族的婚俗十分隆重,分为三次婚礼:第一次是定情礼,第二次是迎亲礼,第三次是送亲礼。在婚礼上,新娘都会身穿精美的婚纱,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整个仪式上频频响起的是传统的壮族良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壮族的结婚风俗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礼仪,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壮族黑衣壮

壮族黑衣壮的历史渊源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特殊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他们的服饰以黑色为主,体现了“以黑为美”的独特审美观念。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天,布嗷、布敏族人忽然遭到外敌入侵,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进密林。危急关头,他做梦得到本族老祖的指点:令族人采集蓝靛草沤制成染料,把手、脸、衣服及刀枪都涂黑,天黑时潜入敌阵。最终,布敏族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黑衣壮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常以蓝、黑、棕三种颜色为主色调。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宽大裤子;女子则穿右衽上衣,下穿百褶裙或宽裤。壮族妇女擅长刺绣和编织,她们的绣品和编织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坡黑衣壮的女装更具特色,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配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黑衣壮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也十分独特。他们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是个“以黑为美”的民族。黑衣壮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他们的房屋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别具一格。黑衣壮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支系,他们的服饰、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留得完好无损,成为研究壮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