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东乡族的风俗是什么

时间 2024-07-03 参考 网络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目录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东乡族的风俗是什么

东乡族的介绍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其历史和民俗十分悠久,融合了多方文化。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

节日庆典

东乡族每个月都有节日,每过了年逐月轮换,一年12个月,每个月36年后循环往复一次。这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东乡族有四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阿守拉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其中,开斋节是东乡族最隆重、最重视的节日。

在古尔邦节期间,各家以肉食待客,以肉食赠人,尤其不忘送给贫困的人。还要过“圣纪”和“卧碌吃”节。“卧碌吃”是东乡族传统的、为庆祝粮食丰收而举行的节日,每年在秋末冬初的农闲时节举行。

饮食文化

东乡族的饮食文化讲究礼仪,其中“吃平伙”是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多在农闲季节或阴雨天进行。准确地说,“吃平伙”就是吃“东乡全羊宴”,大家一起搭伙吃手抓。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

东乡族有着“渗在骨子里的美食基因”,早在南北朝前后,东乡手抓就已经是皇家贡品,史志中有详细记载,从那时候就树立起口碑,到现在享誉大江南北。

服饰特点

东乡族的服饰衣着大方整洁。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

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子宽大,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脚。

东乡族的服饰在审美上完全受到宗教文化的制约,简约中透出虔诚,不越信仰的雷池。几乎从东乡族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就将其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融入到了服饰中。

婚俗传统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

彩礼分两种:一种是茶叶、红糖、糕点等,一种是经媒人事先议订的衣服、现金及耳坠、手镯等。有些山区还有订婚送馒头的习俗。男方家将当年收下的小麦磨成白面蒸成馒头作为彩礼。

东乡族的人生礼俗也非常讲究。根据东乡族习俗,男孩12岁或13岁时要举行割礼。“割礼”,穆斯林称之为“逊奈”,是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圣行”之一,东乡族相当重视割礼。割礼过后,便象征着受礼的人正式进入成年。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东乡族这一多元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东乡族的风俗是什么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下是对东乡族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东乡族的传统节日东乡族的民族节日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主要包括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其中,开斋节是东乡族最隆重、最重视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东乡族的宗教信仰,也展示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东乡族的饮食文化东乡族的饮食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注重礼仪和禁忌。他们的主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为主,常见的食物还包括洋芋(马铃薯)。东乡族人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风俗,尤其在商贸发达的河州地区更是如此。东乡族的服饰特点东乡族的服饰简约而虔诚,完全受到宗教文化的制约。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为“号帽”;妇女则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29]]。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东乡族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宗教信仰。东乡族的婚俗东乡族的婚姻礼仪受到中国传统汉族文化的影响,有一套繁琐的礼节。婚礼通常选在星期五或尔德节前后举行,新婚之夜会有闹房砸枕头的习俗。东乡族还保留着“阿哈交”的婚俗,这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东乡族的民间艺术东乡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其中,尤以东乡族民歌“花儿”最有特点。“花儿”是东乡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朵艺术奇葩,几乎人人会唱。这种民歌感情真挚,风格多样,能够即兴将景将情自然融合于一体,生活气息浓郁。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不仅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的独特魅力。

东乡族的介绍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他们因居住在河州(今临夏)的东乡而得名。东乡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东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汉文成为他们的通用文字。他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语言、服饰、美食和信仰。东乡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其中尤以东乡族民歌“花儿”最有特点。东乡族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多次变革。早在明末清初,东乡族人民就积极参加了农民起义,攻克了凉州、兰州等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25日设立了东乡自治区,1953年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又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也十分独特。他们的饮食多为小麦、青稞、玉米、豆子、谷子、荞麦、胡麻和沙甜肥大的“东乡土豆”。服饰上带有回族的特点,颜色多青绿。东乡族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生产、生活习俗,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29]]。东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