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壮族结婚风俗,壮族 结婚

来源 其他 日期2024-07-03 03:23

壮族结婚风俗目录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 结婚

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

壮族婚嫁风俗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定亲、迎亲和送亲[]。有些地方的婚礼还包括接亲、成亲和回门四个步骤[[10]][[18]]。在定亲阶段,男方家长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庭提亲,并商议婚礼事宜[[6]]。

在婚礼上,新娘会身穿精美的婚纱,新郎则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整个仪式中频频响起的是传统的壮族良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壮族结婚前,新娘一家也会置办嫁妆,包括新娘的行头、红脸盆和红箱子,同时还需要遵循安床、打木槽等传统风俗[]。男方娶媳妇也需要给彩礼,不同地区彩礼金额不固定,多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3. 特殊习俗:

不落夫家:这是壮族一个非常古老的婚姻习俗,婚后新娘不在夫家居住,而是回到娘家长住。即使在新婚之夜夫妻不能同居,而由伴娘或年幼的小姑陪新娘过夜[[4]]。

背新娘:在龙胜龙脊壮族有一种“背新娘”婚俗,即婚礼要经过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步骤[[15]]。

碰鸡蛋:广西都安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恋爱习俗,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19]][[27]]。

4. 其他风俗:

哭嫁歌: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5]]。

抛绣球:在广西壮乡,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时还盛行一种抛绣球活动,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25]][[28]]。

壮族的婚姻形式一般有两种: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11]][[12]]。

通过这些丰富的婚俗,可以看出壮族婚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壮族 结婚

壮族的婚礼习俗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特色。以下是壮族结婚的主要流程和习俗:1. 提亲:首先需要聘请口才好、能说会道的已婚男女作为媒人,带着红糖和酒到女方家提亲[[21]][[22]]。2. 定亲:在提亲过程中,男方家长会与女方家长商议婚礼事宜,并交换男女年庚“八字”进行“合命”,择日送上礼金,商定婚期[[13]]。3. 接亲:接亲是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男方家会在迎亲前一天将猪肉、白米、白酒等礼品送到女方家,请客宴请。迎亲当天,男方家张灯结彩,杀猪宰羊,新郎身挂红绸带,骑上大红马随迎亲队,抬上花轿和礼品浩浩荡荡到女方家迎亲[[13]]。4. 送亲: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来到男方家门口时,一般要等到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槛[]。5. 成亲:拜堂仪式是婚礼的核心部分。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红绣球,并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先拜天地神灵,再拜长辈乡亲,宾客也纷纷祝福新郎白首偕老,永不分离[]。6. 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居住,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为“坐家”或“落夫家”[][]。壮族婚礼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夜婚”、“背新娘”等。夜婚源自于明清时期当地百姓对于官兵霸婚的反抗,选择夜深人静之后进行接亲[]。背新娘则是龙胜龙脊壮族的一种习俗,婚礼要经过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步骤[]。壮族的婚姻形式一般有两种: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但现在大部分人都会采用自由恋爱的方法来进行结婚[[19]][[24]]。

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

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提亲和订婚:壮族的婚姻通常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经过问亲、订亲等程序。男方或女方(招赘)会通过媒人向对方家庭提亲,双方同意后进行订婚仪式[]。2. 六礼:壮族婚礼采取“六礼”订婚姻,即纳采(看八字)、问名(看媳妇)、纳吉(下定礼)、纳征(订婚)、请期(确定婚嫁日期)、亲迎(归亲成婚)[[4]]。3. 接亲和送亲:婚礼当天,男方带领迎亲队伍到女方家中接新娘。新娘出嫁时要穿黑嫁衣,表示正统和尊重长辈[][[9]]。接亲后,新娘被带回男方家中,随后是送亲环节,新娘的家人会为她准备丰富的嫁妆和彩礼[[8]][[10]]。4. 成亲和回门:新娘到达男方家后,正式举行婚礼仪式,新郎新娘共同拜堂。婚后第三日,新娘会回娘家,称为“回门”,待怀孕后再正式到夫家生活[[6]][[10]]。5. 特殊习俗:壮族婚礼中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这些仪式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5]][[20]]。6. 婚后生活:婚后,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决策并亲手准备各种仪式所需的物品,如嫁妆、彩礼等[[7]]。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他们对婚姻生活的尊重与热爱[[15]]。

壮族婚嫁风俗

壮族的婚嫁风俗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以下是壮族婚嫁风俗的详细介绍: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形式多样,包括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两种方式[][[10]]。在婚前,男女青年可以通过对歌、抛绣球等方式进行社交和择偶[[18]][[24]]。 壮族的婚礼通常分为四个主要步骤: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7]][[16]]。具体流程如下: 接亲:男方家庭派遣代表前往女方家中迎接新娘。 送亲:女方家庭为新娘准备嫁妆,并由亲友陪同新娘前往新郎家。 成亲: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举行婚礼仪式。 回门:婚后第二天,新娘随新郎返回娘家探望父母,称为“回门”。2. 婚礼习俗: 订婚:通常由媒人主持,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上彩礼和礼物[]。 哭嫁:新娘在出嫁日会唱“哭嫁歌”,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5]][[20]]。 背新娘:在某些地区,婚礼过程中会有男子背新娘的传统习俗[[14]][[15]]。 夜婚:解放前在一些地方流行夜婚习俗,即在夜晚举行婚礼仪式[[28]]。3. 婚礼仪式: 安床:婚礼当天,男方家庭会为新娘安床,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打木槽:这是一种传统的恋爱择偶方式,通过打木槽来传递情感[[18]][[24]]。 唱山歌:婚礼过程中,男女双方或亲友之间会唱山歌,表达祝福和情感[[21]]。4. 服饰与礼仪: 新娘服饰:新娘通常身穿红色或黑色的传统服饰,头戴红盖头,象征吉祥和幸福[[19]]。 新郎服饰: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展示民族风情[[4]]。5. 其他特色: 不落夫家:新娘婚后初期不与丈夫同住,而是住在娘家或婆家附近[]。 糖茶招待:婚礼上,主人会用糖茶招待宾客,寓意甜蜜和美好[][[7]]。壮族的婚嫁风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些习俗不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