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广东中秋节的风俗,广东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参考 未知 时间2024-07-02 09时

广东中秋节的风俗目录

广东中秋节的风俗

广东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广东中秋节的风俗

1. 树中秋:在广州等地,中秋节有挂灯赏月的传统习俗,称为“树中秋”或“竖中秋”。各家用竹条扎成各种形状的灯笼,如果品灯、鸟兽灯、鱼虫灯等,并将其竖立在高杆上,夜晚时分灯火辉煌,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4]][[5]][[6]]。

2. 拜月娘:在粤西部分地区,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当地人称为“拜月佬”。人们在中秋节当晚摆上供品,面向皓月叩首作揖,表达美好心愿[[7]][[13]][[25]]。

3. 舞火龙:舞火龙是广州市白云区等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村民会在村广场上表演舞火龙,象征趋吉避凶,风调雨顺[[9]][[10]]。

4. 舞火狗:惠州龙门蓝田瑶族有舞火狗的习俗,这是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被誉为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11]]。

5. 烧番塔:这是广东一些地区的传统活动,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点燃用稻草制成的塔形结构,象征驱邪消灾[]。

6. 荡秋千:深圳等地的中秋节习俗中,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月上中天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荡秋千,享受欢乐时光[[22]]。

7. 吃月饼和其他应节食品:中秋节吃月饼是全国性的习俗,在广东也不例外。广东人还会品尝芋头、田螺、柚子、菱角等应节食品,这些食物各自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文化背景[[15]][[19]]。

8. 其他活动:如编猪笼、放飞孔明灯、观神、剥鬼皮等,各地根据自身特色有不同的庆祝方式[][[16]]。

这些丰富多彩的中秋习俗不仅展示了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欢乐和团圆的美好时光。

广东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广东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最早记载于周礼。最初是秋夕祭月,后来逐渐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19]]。在农耕社会,中秋节也与农作物收获有关,农民会在秋季收获时祭祀土地神,因此中秋节也可能是由“秋报”习俗演变而来[[26]][[28]]。 风俗1. 拜月:广东各地都有拜月的习俗,尤其是在潮汕地区。妇女和小孩会在中秋节晚上设案当空祷拜,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表达美好心愿[[6]][[10]][[23]]。2. 树中秋:这是广东地区富有风情的传统风俗。各家用竹条扎灯,将灯彩高竖起来,称为“树中秋”或“竖中秋”。灯的形态多样,包括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夜晚时分彩光闪耀,为中秋增添喜庆氛围[][][[7]]。3. 舞火龙:舞火龙是广东广府、五邑等地的传统习俗,尤其在中国香港中秋节期间最为盛行。青壮年男子赤膊上阵,挥舞着燃着香火的稻杆制成的龙头和龙身,象征趋吉避凶,风调雨顺[[5]][[12]][[20]]。4. 烧瓦塔:在广东部分地区,中秋节有烧瓦塔的习俗,用瓦片叠成塔状并点燃灯火,以助月色[[4]]。5. 吃月饼和其他应节食品:中秋节吃月饼是全国性的传统习俗,在广东也不例外。广东人还会品尝芋头、田螺、柚子、菱角等应节食品,这些食物各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16]][[18]]。 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各有特色。例如: 广州: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挂灯赏月的“树中秋”习俗[[13]]。 潮汕: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独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妇女和小孩主要负责拜月[[10]][[15]][[22]]。 韶关:韶关有“树中秋”的传统风俗,各家用竹条扎灯,夜间竖起灯彩[]。广东中秋节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示了各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广东人民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情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