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甘肃风俗传统文化禁忌,甘肃的禁忌

时间:2024-07-01 19:52:14 来源 网络

甘肃风俗传统文化禁忌目录

甘肃风俗传统文化禁忌

甘肃的禁忌

甘肃风土人情禁忌

甘肃风俗传统文化禁忌

甘肃的风俗传统文化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规矩:

客不择食:做客时不能挑剔饭菜,且以先动粗淡饭为礼[]。

卧不进食:认为躺着吃东西是好吃懒做之态[][]。

食不敲碗:吃饭时不敲碗[]。

禁剥馍皮:禁止在吃馍时剥掉外皮[]。

吃饭时不能跷二郎腿,更不能躺着吃东西[]。

2. 生活习俗:

晚上走路时忌讳互相之间喊叫姓名[]。

七不出八不入:即七不出门,八不入门,具体含义可能因地区而异[]。

3. 少数民族禁忌:

回民有禁食猪肉的习惯,在清真餐馆就餐时,切记不要拿出外带食品摆放到餐桌上[[9]]。

藏民家做客时,忌穿红衣、骑红马的人进入帐房。如携带生肉、牧鞭及枪支者,必须将什物放于帐房外方可入内。客人进入帐房后,不能随便乱动人家的物品,不能自己泡茶[[23]]。

4. 地方神信仰及禁忌:

甘肃汉族村落地方神有四类:龙王、城隍、山神、土地等,这些神祗的信仰和禁忌在当地非常隆重[[12]]。

5. 节日禁忌:

定西有些地方在农历五月有很多禁忌,如不修屋,不迁居,不糊窗,不给小孩剃头,初一、初五两天不得从井里汲水[[6]]。

6. 其他禁忌:

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禁忌过热、过寒饮食[[26]]。

在甘肃有大量的回族同胞居住,伊斯兰教盛行,游客要注意当地人的生活禁忌,不要因为小事情而与人起争执[[30]]。

这些禁忌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习惯和信仰观念,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尊重与敬畏。

甘肃的禁忌

甘肃的禁忌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习俗和特定节日中的行为规范。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禁忌:1. 饮食规矩: 客不择食:做客时不能挑剔饭菜,且以先动粗淡饭为礼[][]。 卧不进食:认为躺着吃东西是好吃懒做之态[][]。 食不敲碗:吃饭时不敲碗,这是对食物的尊重[]。 禁剥馍皮:在吃馍(馒头)时不能剥掉外皮[]。2. 特定节日禁忌: 端午节:定西等地在农历五月有很多禁忌,如不修屋、不迁居、不糊窗、不给小孩剃头,初一、初五两天不得从井里汲水[[4]]。 春节:过年期间有初一不动笤帚、初一到初四不动农具刀具厨具等禁忌[[9]]。3. 少数民族禁忌: 回族:禁食猪肉,在清真餐馆就餐时不要拿出外带食品摆放到餐桌上[[5]]。 裕固族:忌穿红衣、骑红马的人进入帐房。如携带生肉、牧鞭及枪支者,必须将什物放于帐房外方可入内。客人进入帐房后,不能随便乱动人家的物品,不能自己泡茶[[12]]。4. 地方神信仰及禁忌: 在某些地区,村落信仰和禁忌之最隆重者是地方神的信仰及禁忌。例如,甘肃汉族村落地方神有四类:龙王、城隍、山神、土地等[[8]]。这些禁忌反映了甘肃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甘肃风土人情禁忌

甘肃的风土人情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规矩: 客不择食:做客时不能挑剔饭菜,且以先动粗淡饭为礼[]。 卧不进食:认为躺着吃东西是好吃懒做之态[]。 食不敲碗:在吃饭时不要敲碗,这是对食物的尊重[]。 禁剥馍皮:吃馍(馒头)时不许剥掉外皮[]。2. 少数民族禁忌: 回民禁食猪肉:回族人有禁食猪肉的习惯,在清真餐馆就餐时,切记不要拿出外带食品摆放到餐桌上[[6]]。 藏民家做客禁忌:到藏民家做客时要注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避免引起冲突[[6]]。3. 传统礼仪: 拱手礼:甘肃武威推行“拱手礼”,这是一种古时民众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以避免接触减少病源传播[[12]][[14]][[22]]。4. 节日习俗: 端午节插艾草、柳条或沙枣花:甘肃大部分地方家家户户的门头要插上艾草、柳条或者沙枣花,意为驱虫避害[[7]][[26]]。 春节习俗:兰州人过大年的传统习俗非常引人入胜,包括舞社火等表演活动[[10]][[27]]。5. 婚姻风俗: 传统婚礼遵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传统,但在实行环节上,又出现催妆、谑郎、新妇乘鞍等新现象[[5]][[15]][[24]]。这些禁忌和习俗体现了甘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民族的融合特点。尊重这些习俗和禁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