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潮汕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时间 2024-03-06 来源 未知

潮汕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目录

汕头春节的风俗

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潮汕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也是华南地区一个独特的春节庆祝方式。潮汕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人们相信,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祈求丰收和好运的时刻。

潮汕春节的主要风俗包括:。

1. 贴春联:在春节前,人们会在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这是祈求新的一年有好运的传统。

2. 贴窗花:人们会用红色的纸剪出各种形状的花朵,在窗户上粘贴,以表达祈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3. 吃年夜饭:春节前夕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美食,也是表达家庭团结和温馨的重要方式。

4. 放烟花:在除夕之夜,人们会放烟花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也是祈求平安和吉祥的表现。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关爱和友谊。

潮汕春节是潮汕人民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华南地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汕头春节的风俗

汕头春节的风俗有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七爱吃“七样羹”。

1、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一,大家都要用红色盘子装满象征“大吉大利”的桔子,放在厅中大桌上,再配以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这一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过后,一家大小相互串门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主客之间互致吉祥话,共品工夫茶。

正月初二是“女婿日”,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2、初七爱吃“七样羹”

传说中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又称“人日”。

潮汕地区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制作用七种蔬菜组合而成的“七样羹”。

潮汕有句俗语说:“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七种蔬菜也是各有寓意,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白萝卜为“菜头”,取其“彩头”之意,韭菜取其“长长久久”,春菜取其“万物回春”,葱也就是“聪,聪明”的意思,芹菜的谐音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诸事合算”之意。

而且,过年期间吃惯了大鱼大肉,在正月初七这天吃一顿健康营养的“七样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展开全部

潮州春节习俗,说起来还真不少。

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

在潮州 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

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

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送桔表吉祥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

通常的,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送桔送红包 在潮州,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

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

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送桔赔礼 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

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带桔走亲戚 潮州揭西县客家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节,路上人来人往,称为“游正”。

所带的礼物必要有生柑一对,蒜子二条,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与回礼一起带回。

潮汕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也是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春节,也是农历的元旦,是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会筹办年货。

潮汕地区有着许多和其他地方相同又不同的习俗!

1、掼春

在春节期间,潮汕地区最具民俗特色的活动就是“掼春”。

“春”是一种分成三四层、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在拜礼时会成对使用,因此也被称为“担春”。

掼春主要是因家中有已出嫁的女儿,娘家的兄弟需在大年初一准备礼物放在“春”中,送去女儿家。

当女儿收到礼物后要将这些东西分给亲戚邻里。

这种习俗通常流传在刚刚结婚的家庭当中,如果是已经结婚多年的家庭则很少会讲究这个习俗。

2、接福神

在潮汕地区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的腊月二十四则是“送神”的日子。

相传诸神仙都会在这一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中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

因此,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通常会供上鸡、鱼、猪头等食物,如果家庭条件不富裕,则会准备一盘米、一盘红糖。

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

3、吃七宝羹

吃七宝羹是潮汕地区的旧俗,相传在正月初七吃七宝羹可以驱除一年的邪气,医治疾病。

七宝羹主要采用芥菜、芥兰、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来取吉兆。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4、围炉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就算“过年”。

所以,外出的家人这天都得赶回家团聚。

晚上全家吃团圆饭,吃火锅即“围炉”。

饭后也不得先行离桌,意为团团圆圆;饭菜也必须有剩,且不能倒掉,意为年年有余;等到全家人都吃完,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而且必须在饭桌上发。

5.拜老爷

“拜老爷”是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在潮汕地区,长驻在家庭、保佑全家平安健康的神明被称为“老爷”,腊月二十四则是神明上天述职的日子。

所以这一天,潮汕人都会“拜老爷”,祈祷来年万事如意。

之后会进行大扫除,然后剪头发,洗澡等,寓意除旧迎新,消灾去病。

以上就是潮汕地区的春节习俗啦,地域差异导致了文化差异,一到过年,每个地方都会按照当地的传统去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