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蒙古族过年的风俗,内蒙古的春节活动

日期 2024-02-27 01:21 来源 网络

蒙古族过年的风俗目录

蒙古族是怎么过春节的

内蒙古的春节活动

蒙古族春节的风俗习惯

1.吃饺子:蒙古族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年年有余、团圆幸福,象征着全家人的团聚和和谐。

2.贴春联:蒙古族在过年前会贴春联,春联上写有祝福的话语,表达对家庭幸福和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3.烧香祭祖:蒙古族过年期间,会在祖宗牌位前烧香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4.喝酒吃肉:蒙古族过年期间喜欢喝酒吃肉,饮酒寓意着庆祝和欢乐,吃肉则代表着丰收和富足。

5.跳舞唱歌:蒙古族过年期间还会跳舞唱歌,表达对新年的喜悦和祝福。

6.赛马:蒙古族过年期间会举行赛马比赛,这是蒙古族传统的文化活动之一,也是表达对新年的热情和欢乐的方式之一。"。

蒙古族是怎么过春节的

2月的内蒙古草原仍旧天寒地冻。

家住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蒙古族牧民斯琴巴特尔与所有草原上的人一样,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又最欢乐的日子——除夕。

  在牛羊的叫声和孩子们的鞭炮声中,斯琴巴特尔打扫庭院和羊圈,扫除旧年的灰尘,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火红的灯笼和喜庆的对联是斯琴巴特尔家今年迎新的新内容,只是对联上文字变成了蒙古文。

“蒙古族本没有挂灯笼、贴对联的习俗,但这些能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所以想尝试一下。

”他说。

  在斯琴巴特尔家三间砖瓦房旁边的蒙古包里,女主人阿拉腾花正在支起大锅,煮好一整只羊,为除夕年夜饭做准备。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

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 “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比起大人们的忙碌,草原上孩子的除夕多了一份轻松。

“今年过年妈妈给我做了两套蒙古袍,很漂亮。

”已经换上节日盛装在雪地里玩耍的蒙古族小姑娘苏亚高兴地说。

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

蒙古族的年夜饭,按常规要多吃多喝。

民间还流行年夜饭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说法,象征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

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内蒙古的春节活动

春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草原上的人们隆重庆祝,过年的习俗也独具特色。

  除夕:吃“手把肉”除旧岁  除夕是一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蒙古族人,要支起大锅,煮好一整只羊,为除夕年夜饭做准备。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

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晚餐。

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

蒙古族的年夜饭,按常规要多吃多喝。

民间还流行年夜饭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说法,象征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

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初一:祭天之后拜年  大年初一黎明时分,蒙古族一家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到头天用雪堆成的敖包前举行祭天仪式。

  户主点燃敖包前的一堆篝火,将供品撒进燃烧的火堆中,以其火焰献祭。

在长辈带领下,一家老小自左向右绕包走一圈,边走边叩首,将手中的美酒、奶食撒向雪堆的敖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草原上,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祭天、祝寿、拜年等,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夕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结束。

  “初一早晨祭天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仪式。

如今受条件限制,城市里的蒙古族人已很少举行祭天仪式,但草原上的牧民保留着这个传统。

  行毕祭天礼,先是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辈祝福晚辈。

  家庭拜年结束后,牧民们就结伴而行,到邻居家串门拜年。

  “五畜”还要过大年  除夕之夜,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嘎草原的艾日布一家,清点自家牲畜,将喂足草料的牲畜赶进打扫干净的圈舍后,围着畜群点燃松柏,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过年”仪式。

蒙古族牧民称马、牛、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给“五畜”过年是蒙古民族习俗。

  除夕夜必须点清牲畜头数,一头都不能缺,也不能让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

  初一早晨“祭天”的时候,点燃以“五畜”命名的五个“卓拉”(用黄油燃烧的佛灯),然后打开羊圈,将羊群赶向草场。

这时,家人在羊圈旁点燃鞭炮,长者把鲜奶和黄油抹在领头羊头部,保佑人畜兴旺、生活美满。

  初一早晨不能对牲畜大声吼叫,更不能打牲畜,晚上畜群归来时,主人手端鲜奶,念着祝福语迎接。

蒙古族春节的风俗习惯

  卫拉特蒙古过春节是按照蒙古喉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行的,热闹、吉洋。

  在农历大年三十晚,全家老少部不睡觉,一起做过春节的准备工作,或剁肉、包饺子,或备好春节穿的新衣服,或筹备待客事宜,一直要忙到天亮。

  蒙古族过春节时非常讲究卫生,农历二十九之前就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洗干净。

  初一早晨,全家人穿上新衣服,手拿好吃的东西到外面,把新鲜的食品、鲜奶子祭献给予人民阳光雨露的太阳,然后进屋,家长或长子或儿媳给佛祖上贡品,用一只碗盛上洁白的牛奶,向神佛做新年的祈祷。

此后。

长子或儿媳用黄色的木碗盛上牛奶,首先到祖父、祖母、父母的面前跪坐,双手捧碗,以祝福等话语表示问候。

随后,大家开始相互拜年。

晚辈用右手抓住袖口伸到长辈面前,长辈们用双手手掌拍击,向儿子、儿媳表示新年问候并致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要在一块方糖上放一枚铀线,相互作为礼物。

拜过年后。

儿女向父母献上新年的食物“德吉”(食物一碗),敬酒、献上整羊,父母给儿女糖果,这是拜年的礼仪。

大年初一,已婚子女到父母、兄长家拜年。

初二之后,街坊邻居们可以互相拜年、送礼。

年轻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快马给邻里、近亲、长辈敬献节日礼品。

互拜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初五。

到初五那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并邀请邻居,共度佳节。

  卫拉特蒙古过春节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