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苏州立夏风俗围个围裙,立夏有什么风俗

来源 共享网站 时间: 2024-02-26 22:41

苏州立夏风俗围个围裙目录

立夏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立夏有什么风俗

明日立夏 立夏习俗有哪些

苏州立夏时期,人们会在家里做一些清洁工作,如打扫房间、洗涤衣物等。同时,也会准备一些特色食品,如糯米饭、鲜肉馄饨等,以庆祝夏季的到来。

在这个节日里,家庭主妇们会穿上围裙,准备好厨房里的食材和炊具,开始忙碌的烹饪工作。而男性则会帮忙清理家里的庭院和花园,或是去市场购买节日所需的物品。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里摆放一些象征吉祥的物品,如蒲扇、芦苇、龙舟等,以祈求平安和顺利。在夜晚,人们还会点燃香火,向神明祈求保佑和平安。

总的来说,苏州立夏风俗以家庭团聚、烹饪美食、祈求安康为主题,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立夏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一般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秤人等风俗。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斗蛋,深受孩童喜爱,斗蛋游戏是寄寓人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

秤人就是人们在空地上放上一杆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坐上去,负责秤人的人则要说着不同的吉利话。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

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民间风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深层次上,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2、尝新活动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

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3、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

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

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

至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有什么风俗

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

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

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

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

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

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

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

“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

“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 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 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

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 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

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

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

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 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

“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

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菜羹: 菜叶200克,洗净切成半厘米宽的细段;鲜毛笋肉50克,切成约1厘米见方的薄笋片,在沸水中煮3分钟—5分钟后沥掉水;山粉2食匙,加入100毫升水。

在锅内放2食匙食油,起火待冒烟时倒入菜和笋片,缓翻至脱水,颜色转深绿,即加入水600毫升,至煮沸时按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盐和味精,再将山粉搅拌后缓缓倒入锅中,用铲缓翻几下,待锅内汁转浓即可装盆。

菜性凉,宁波人传说立夏吃了,一个夏季可保持皮肤光滑,不生疮疖。

罗汉豆: 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 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

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海天考研 竭诚为您提供

明日立夏 立夏习俗有哪些

立夏节的习俗: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

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

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

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

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

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

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

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日为汉族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流行于全国各地,农历四月间(阳历5月6日)进行。

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

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

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

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

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